海涌时评:北京上海,为何多见车中车?


 

新民网文摘:沪拟规范折叠单车上地铁 既占用空间又容易碰伤
原文:http://sh.xmnext.com/minsheng/2007/10/16/928198.html

    近日,北京地铁各线禁止自行车(含折叠式自行车)进站,本市地铁是否会效法此举呢?记者昨天获悉,本市有关部门正对《轨交乘客守则》进行乘客意见调查,其中“折叠式自行车是否允许进入轨道交通”也是征询内容之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乘客已经将折叠式自行车作为换乘轨道交通的重要出行工具,在上海人民广场站几乎每天都有数十名乘客携带自行车换乘1、2号线。随着地铁网络编织稠密,今后这一现象会更加普遍。当务之急是管理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乘客守则,对自行车进入地铁车厢进行规范。


评:提着车子乘车,乘客为何要自找麻烦?

    这篇报道所反映的问题,是当前公共交通中,一个急待解决,又折射着很多大众心理的问题。首先,从直观上来看:一辆折叠自行车即使折得再小,份量也不会太轻的,一般应在10公斤以上吧;还可能因为提着车碰到了别人而带来麻烦。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自找麻烦呢?
    原因很简单:地铁的两头不可能正好一头在家里、一头在单位吧?那么,地铁之外,两头怎么上路呢?拿上海来说。如果两头各乘一次公交车的话,我们就不说有人还不止乘一次了,由于现在几乎全是空调车,一乘就是两元钱,两头就是四元,这不又相当于乘了一次地铁吗?提车子乘车虽然费些力气,可省了一半的车钱;工薪阶层上菜场买菜,几毛钱还要说道半天呢,何况这一天少说10元左右的车费呢。
    在上海,上班族每天乘坐地铁,比吃早中饭加起来还要贵,再加上公交车,就更是不堪负担了。当然要想法省车钱了。乘车带车,我认为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城市管理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公交车钱太贵,乘客大量地骑自行车上班,买私家车上班,或是乘车带车等;结果导致公共交通的路资源被私人大量地占去了,或是车中车的麻烦。
    现在北京等地大降了地铁的票价,但有没有想过,对于上班族来说,把全程的乘车打包计算?这样,就不会有人再提车乘车了吧?而上海,看着北京和深圳的公交大优惠,有没有什么触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