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博客,还要等多久?


  
  10月18日下午,某人来到我所在办公室,找我同事发巧克力,正好同事不在,给我和同事桌上放了一把巧克力,我便问他有什么喜事,原来他在新浪网上的博客得了周冠军,今年以来点击率达到60多万人次。一听博客,我便来了兴趣(将他的博客放在我的主页上,建立链接),与他交流起来,他说博客这一方式很好,他的博客以记录生活、记录城市为主,属于生活类博客,对于自己来讲完全是兴趣所在。同时,可能在将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入,因为新浪网将从10月起,在博客页面中内嵌广告,并根据该博客所产生的流量与博主以五五分成方式分享广告收入。

  期待己久的博客商业化终于走来了。看来,许多人所问的“博客能挣钱吗”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实际上,对于我所在的“价值中国网”,众多专栏作者对如何实现盈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境内外上市等等。

  大家形成共识的是,如果博客不能商业化,不能产生商业价值,不能给博客专栏作者带来物质的利益,无论是提供博客的网络运营商,还是博客主对博客的热情,都难以持久,也难以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与其说“博客不挣钱”使博客专栏作者对博客漫不经心,甚至会弃博而去,任其荒芜,不如说“博客不挣钱”使博客的网络运营商们,己不堪重负。

  尽管博客的网络运营商从博客的点击量中,收获了网站的点击量,而博客专栏作者也因博客的开创而得到了话语权,但这都很不够,因为这一切都需要成本,就像汽车,不能没有源源不断的汽油供给一样,而每一滴汽油都需要钱。

  博客发展到今天,博客如何赢利似乎成了一道迈不过去的坎。若迈不过去,博客会成为一个很粗糙的玩意儿,当然也能生存,可生存的状态会大不相同。若迈过去了,博客会震惊世界,博客会成为互联网经济最有前途的一种超级大产业。

  电子游戏出现之初,恐怕没人能想到,这玩意居然一年给互联网创造几万亿美元的收入。这玩意居然能产生中国首富,同时,也居然能成为互联网最赚钱的手段。2006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80%的收入,让人不可思议地是居然来自网络游戏。

  可谁又能预计博客会给互联网带来什么?它是互联网的诺曼底,还是互联网的新大陆?抑或两者都是?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年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该报告认为,中国博客规模将迅速突破6000万。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最新公布的数字,到2007年9月,中国博客用户数己达到了2860万,博客网页高达4290万个。

  可这个听上去很辉煌的数字,其实虚得很。这个庞大的博客群体中的98%,即2860万中的2800万个,都会在一两个月中默默死去。中国活跃的博客(每月更新一两篇博文的)充其量不过几万到几十万个,办得好、办得有特色、能经常吸引读者定期浏览的更是少得可怜。

  或许,博客商业化能改变这一既令人担忧,又令人难堪的博客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