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年轻人择业的排序中,公务员的职业是最为热门的一项,报考公务员的考试也因而成为录取概率最低、竞争最为激烈的一项考试,有些职位竟然经常出现千人竞争一职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因为许多人都认为,公务员的职业稳定、安全,收入有保证,没有后顾之忧。而人的天生本性之一就是害怕竞争、贪图安逸,加之年轻人的长辈大都遭遇过下岗、失业的伤痛,因而在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上大都青睐于公务员的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认为,这是国人在考虑职业选择上的短视行为。笼统地认为公务员的职业没有竞争的压力、没有下岗的可能,是片面的。过去的十几年中,是中国经济全面实现市场经济的大变革时期,国民经济结构在进行重大调整,国营企业在实施大范围的机制转型,因而整个中国社会经历了空前的阵痛,在国人的记忆中,这种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太强烈了。人们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资丰富、市场繁荣、腰包鼓胀的同时,对与之相伴而来的竞争、失业、压力极为不适应,并具有本能的抵触情绪。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在人们的择业观中,公务员的地位才被凸现了出来。
其实,公务员职位变革的与时俱进只是时间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各级机关,当然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经济基础的市场化相适应。届时,人们所崇尚的公务员职业稳定、安全、高枕无忧的状况必将同样遭遇革命性的变革。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将深入实施到位,政府机关人浮于事的状况将根本改观,惩治腐败的综合治理措施将真正实行,各种所谓的“灰色收入”将严格列入取缔打击之列,滥竽充数、肆意弄权的现象将根本杜绝,各级政府权力的实施将受到极为严格的监督,最后的“大锅饭”、“金饭碗”也必将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所取代。那种寄希望于自己的良好应试能力或各种关系的照应,而挤过“独木桥”,成为终身无压力之忧的公务员职业梦想,是不会长久的。
我的同学和熟人中间不乏公务员队伍中的从业之人,加之我本人曾经的“准公务”经历,我对这个公务员职业的从业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即便是真正实现彻底变革之前的各级政府机关,现在的公务员职业也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闲与安逸。首先,通过社会应聘渠道进入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在学历上以往本科生就可以具备应聘资格,现在则多了学校的性质、类别等许多限定,有些热门岗位则要求具有硕士甚至博士的学历资格。此外,更有许多岗位要求具备相关职业的从业经验。即便通过了如上这样硬性的资格筛选,以及凭借还算不错的应试能力,取得了入围资格,你还要经受各种“潜规则”的考试,比如如何缩短与面试阶段各位评委之间的距离,如何回应面试过程各位评委也许根本不靠谱的各类问题,以及如何赢取评委们根本没有一定之规的印象分数,说白了,就是如何赢得面试阶段的“关系大战”?这种“实力”可绝非一日之功的累积及临时抱佛脚所能奏效的啊。这里说的也许登不了大雅之堂,也许是以偏概全,但也许所有国人都得承认它的现实性,在竞聘公务员的竞争环境没有真正得以净化之前,你为此真正做好准备了吗?
假如你足够幸运、也的确拥有充分的“综合”实力,如愿成为了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那也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作为一名新人,你的资历和经验肯定是排在所有同事中的最末位的,首先考验你的就是适应能力,你要少说多做,任劳任怨,面对老同志工作悠闲、养尊处优、却待遇丰厚、干活的没名没利、不干活的却名利双收的现实,你要自觉完成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果你能力突出,工作上很快能独当一面,但当某个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工作能力完全胜任的你却莫名其妙地看着别人捷足先登,即便多次面临如此不公的局面,你也要心态平和、继续求得自我的心理平衡:官场其实就是名利场,没有工作能力,不能及时替领导分忧解难的人,固然没有发展前途,但仅仅做到工作能力强,却不会讨领导的欢心,你的仕途之路也注定坎坷多难不得志,而如何博得领导的欢心,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软功夫,这种意会不得的苦恼,想必也不会亚于其他职业面对明面上的市场竞争所经受的心理压力吧?
相信想吃公务员这碗饭的人对如上所列的情况,心中会有所准备,但准备不够也一定是一种现实。我的观点是: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市场经济阶段,不论你是否承认,在社会的任何一项职业中,想寻求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四平八稳、安居乐业的“理想”职业,那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可能。也许你经过千难万险、获得了公务员的身份,但也绝非不会遭遇竞争和压力,想不经历风雨就拥抱彩虹,是绝对不可能的。你在机关里所经历的竞争会与企业中的经历有所不同,你所面对的压力也许不同于市场营销岗位那样直观惨烈,但绝对也会经历,也会面对,而且其难度从本质上说,一点也不低,甚至会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