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员工关系处理三条黄金定律


  一个老妇人每天站在屋里都抱怨隔壁媳妇的衣服洗得不干净。这种抱怨持续下来,老妇人就形成了一种既定的认识:隔壁媳妇永远洗不净衣服。直到有一天女儿回家,帮着老妇人把玻璃擦干净,老妇人才发现是自己犯了错误。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玻璃又会脏起来,老妇人的判断必将再度受到影响。

  领导和员工之间常常出现这种问题。“要想正确地评价员工,就必须穿越这层玻璃。”

  当一个IT企业老总发现自己的员工原来一直没有把自己当作朋友的时候,决定打碎玻璃,把自己的办公桌和员工们摆在一起。

  该老板从一开始就强调团队协作,所以不断地改变流程,与员工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但是他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团队的真正瓶颈,那就是他和员工间的物理距离。

  一位知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中国的人事管理是从皮鞭开始,到文化结束的。”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需要把愿景织成文化来和员工分享,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则只需要和员工作朋友。这是一个成功的小企业家的心得体会。

  当老板坐在玻璃的另一侧时,玻璃上面就难免刻上等级秩序的字样。这样的暗示会让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因为有一种潜意识让员工知道,这层薄薄的玻璃是他永远难以打破的,除非他离开这家公司。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任何过于亲近或疏远的关系,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甚至会对管理产生影响。不管你是作为上级,还是作为下属,应当谨记“距离产生美”的原则。尤其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与你的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正确引导双边关系的良性发展。这个距离分寸的把握,与领导者平衡能力密切相关。距离大了,就有可能成为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距离小了,就有可能成为哥们义气的朋友文化。管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由此更见一癍。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则流程可供我们遵照执行;唯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最大的责任者在于领导本身。在处理领导与员工关系中,领导是主动的,员工是被动的。领导疏远了员工,员工也必然疏远你;领导拉近了距离,员工也会拉近距离。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问题肯定出在领导自己的身上。领导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文化氛围。

  领导与员工关系处理的第三条黄金定律即“不要等价价值观”。什么是等价价值观呢?就是领导者将自身的价值观等同于员工的价值观,而要求员工按领导者的价值观行事。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既要与员工保持距离,又不能以等价价值观来对待员工,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呢?就有如案例中的郎内科技公司的员工们,平淡似水、慵懒倦怠,稳健有余、激情不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在本田公司的《本田哲学》中,其对待员工的态度就是希望员工不要为企业而牺牲自己,要为自己的幸福工作,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和经营者不同,经营者非把企业当作自己的生死存亡来搞不可,可是员工也抱着这样的想法来为企业服务就错了。因为企业的存亡不在员工的牺牲精神上面,只要员工能在工作中享受自己的人生,企业就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