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资本大国还为时尚早
曹中铭
股指跨越6000点,总市值超过28万亿,境内股市证券化率超过100%,这就是国内资本市场的现实。一个资本大国已经产生了?
牛市的魅力是无穷的。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而随着股改的不断深入,曾经被认为A股市场“万恶之源”的股权分置这一重大制度性缺陷逐渐消除,亦逐步解决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在价值与利益取向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正是由于股改,中国资本市场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是股改,引爆了此轮牛市。在股价与股指同步飞扬的同时,两市总市值也处于飙升之中。有报道称,不管是与西方成熟国家比较,还是与周边新兴市场比较,仅从证券化率看,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此说来,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接轨”了。
10月5日,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评价称,一个资本大国正在崛起。的确,中国资本市场在股改前与股改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四年多的熊市洗礼,在投资者付出了超过万亿市值的代价之后,迎来了股改。但股权割裂问题的解决,决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部,其它的诸如制度建设、对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等,以笔者看来还存在着不小的漏洞。
股指能够攀上6000点,与整个市场股价的上涨不无关系,但也与中行、工行、大秦铁路、中国石化、中国人寿等众多大盘股的上涨关系密切。由于中行、工行等权重股目前已实现流动的股本相比于总股本还较小,决定了其作为权重股的杠杆作用非常突出。这些权重股的上涨,往往能够带动股指的上涨。国庆长假后,上证指数涨幅超过700多点,其中仅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银行等10只蓝筹股就贡献了400多点。而从其股本结构分析,显然是少量的股份造成的。亦即股指自股改以来的巨大涨幅中,至少是含有一定的“水份”的。
股市总市值突破28万亿情形与股指的涨幅类似。如果作为总市值是所有已经实现流通股份的总市值,那么其数据可以说是全面了反映了市场的状况。但由于目前计算出来的总市是以部分股份的股价计算出来的,与股指的“水份”同理,总市值亦是含有一定的“水份”的。那么,在此基础上测算股市证券化率的比例,显然也是不全面的,并不能概括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真实情况。
另一方面,随着股指的上涨,市场的风险也日益累积。股指冲上6000点之后,两市平均股价一度超过19元,平均市盈率超过70倍,即使是动态市盈率也超过了40倍。如此高的市盈率显然无法长久维持。那么,一旦市场出现下跌或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股指能在高位企稳吗?事实上,这几天股市的走势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资本大国的崛起,显然决不能仅仅从数字上做文章。从两年前的3万多亿的总市值到如今的28万亿,从两年前的大熊市到如今的大牛市,莫非中国资本市场犹如在一夜之间就壮大了?
实际上,我们离资本大国还有一段距离。没有牢固的基础建设、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如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真正的保护,资本大国的梦想或许永远只能是梦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做好基本功,才是监管层应该多下功夫的地方。拔苗助长式的好高骛远,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无益,于每一位参与者无益。当然,笔者亦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资本大国”必有一天会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