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弱势警惕弱势群体


    大概是今年五六月份的样子,《一起说吧》论坛老板等闲先生到广州,组织了一次聚会。在聚会上,一位在生意场上做得很成功的知名网友,曾有过一番高论。

    作为一个时评人和准法律人,我们一般是以弱势群体利益为依归,往往是站在弱势的一方,来对社会的不公平不公义进行义正辞严的口诛笔伐的。但是,这位网友却说:其实最可怜的是弱势群体,最可怕的同样是弱势群体。他举例说,他有次到一个无主的池塘钓鱼,却受到了当地穷苦的农民的敲诈,最后差点动拳头才得到解决。

    由是,他阐述道:当你到街上买菜时,那些打了禁用农药,甚至还把菜浸到脏水泡过,未了还要扣你点枰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是富人吗?是公仆吗?当你在大街上,因一个小小的碰撞,对你动之粗拳、对你恶语相向的又是些什么人呢?是富有的绅士吗?是人民公仆吗?因此,他说,其实最可怜的是弱势群体,而最可怕的同样是弱势者和弱势群体。

    听了他这番话,我确实有酩醍灌脑、豁然顿悟的感觉,这才真叫高论!

    事后一想,虽有启迪,却也不宜走极端。所谓“弱势”,本来就是相对的。其实主持弱势群体的正义,事实上也不过是为我们自己。对于平常人来说,你拥有财富,这就是一种不平等;作为一个专家,你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才智,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来说是强势;但是,在掌握社会资源、政治地位来说,与垄断一切的人民公仆一比较,同样也是弱势的。

    我们主持的正义,也不过是想着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同样是受益者。比如在孙志刚事件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学者和记者,会奋不顾身地加入到讨伐的行列呢?因为其本身有很多人的身份就和孙志刚一样,同样都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暂住者”。因此,这位朋友的高论,确实是一语中的,但是却并不会影响我将来的为人和为事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是看问题就没有那么极端,那么肤浅了。

    这让我想起了也是前不久的一场与“文化决定论”者的辨论。如果结合今天的弱势和弱势群体来谈可能更能契合正题。


一、我与“文化决定论”的分歧和理据


    也是在前数月,在我们的一个小圈子里,我又和“文化决定论”者的几位“夫子级”人物给干上了。有三位这样的“夫子”是说:一个民族的命运事实上与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是相关的。因此,在对历史的责任上,不能单纯地认为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民族的民族性使然。

    他们举例说,文革时期,如果只是毛泽东这一个,而没有其他追随者,怎么可能发动得起来呢?因此,要说历史责任的话,我们这个民族人人都有份。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的“劣根性”,用通俗的话讲,也就是“操性”!

    这套理论,当时就引起了包括我的几位年轻“后进”的激烈反弹。从习惯的意图伦理而论,我认为以民族性来说事,其实是为毛泽东个人罪责的不负责任的开脱。从事件的整个看,文革的一系列的罪过,是在人民被其挟持的必然结果,当一切资源已经被自己的仆人掌握的时候,主人连出外都需要得到批准才能成行,而且还象战争年代一样,时不时就受到检查和盘问;一个连吃饭都得仆人发粮票才能得到食物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只能就范的了。这难道也是主人的错?就是再优秀,再没有劣根性的民族,又会如何呢?

    我举例说,德国人应是很优秀的民族吧?但是,一个希魔就使他们疯狂;而被纳粹迫害得几乎绝种的犹太民族(事实上那个时代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是世界性的,而非独纳粹为然),又怎么样呢?

    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是世界上最具聪明才智的人种。近现代每次革命性的东西,如工业革命与历史变革,无不与犹太人的贡献有关:爱因斯坦是犹太人,马克思同样也是犹太人。

    而且在纳粹德国,当时全国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是在犹太人手里。那么,一个如此优秀的民族,如此优秀的人种,怎么同样也会被纳粹任意摆布,甚至到临终都相当配合呢?这难道也是人种的问题吗?

    在我认为,民族与民族之间,有其区别。但并无绝缘之处。任何一个民族有好的一面,两样也会有缺点,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制度、是政治体制。

    当一个体制确立下来之后,环境完全变了。因此,中国封建王朝三千年,大清自入关的1644年算起,到其灭亡也有近三百年,按说我们的国情就是一个封建的国情,我们的人民性也就是做子民的“国民性”。那么,当我们的前国家领导核心袁大总统,在民国六年,秉持“国情论”,顺应了人民的这一“劣根性”要求,仅仅是短短的六年时间,却怎么只做了不到百日的国家领导核心就给轰下台了呢?难道这只是军事的失败的原因?

    再推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如此百万雄师,挟着胜利之威,怎么却让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给打得一败涂地、横扫千军如卷席呢?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体制。当民主自由的理念进入到腐朽的封建体制之中的时候,数千年的封建体制就会因此而土崩瓦解,兵败如山!正是因为当时的延安,是中国民主自由的希望,人民是团结在其民主自由的大旗之下,这样才有可能那么快、那么顺利地推翻了蒋家王朝。先进战胜落后,民主自由战胜腐败独裁,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对所谓“国情论”者和“文化决定论”者的最好回击。


二、我的一个同事没来由的极端攻击


    在这场对“文化决定论”的争论的最后阶段,为了更好地说明我的观点,我还以我所在的深圳为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我说,我是一个在内地和深圳,分别工作过近十年和超过十年的人。在内地,往往是嫉妒成性,而且嫉妒成仇者极多。这往往叫人举步维艰。

    而在深圳,发财的人太多了,因此内地的“嫉妒成性”和“嫉妒成仇”者就没有市场。要么就只有气死,要么就只有自杀,因为靠嫉妒这种“劣根性”,在深圳根本就行不通——人家都在自我发展着,你嫉妒,除了自己痛苦之外,只有错失自己赚钱和发展的良机。

    我说,比如我所在的单位机关,虽然同样也是国有企业,但是其分工你该什么,不该干什么,非常的清晰明确。因此,人际关系就很淡,该干什么干什么,谁也不碍着谁。更不可能象内地一样,内斗不止。

    而且一到下班,连同事住在哪里都不知道。还不说就是住在一个单元的对门都不知姓甚名谁,就更不用说相互之间挑是拨非,飞短流长了。因此,内地的一些内斗文化,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化和商业化非常发达的地方,就没有了市场,更不用说形成一个所谓的“劣根性”了。

    我这话一说,大家似乎也没有什么更有力的反驳,本来这事也就过了的。不过,正在这言犹在耳的时候,在我的博客中国的专栏后面,却是“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人。如果准确地说,事实上一点也不“突然”,就是在这人,在半年前也曾在我的新浪、网易的博客中就出现过。这个人到底说了什么呢?

    我都懒得计算了,最先好象是从我写的散文《想起那倏忽潋滟倏忽贪婪倏忽黯然的眼神》,他说:

    “这个害群之马,到哪都是害人精,黄振弟,你死定了”。其气愤之情溢于言表,似乎是有深仇大恨似的。

    后来,在我不同的文章后面,这小子更加放肆,甚至是直接的人身攻击。在我的《唉!电脑,我不知怎么说你》后面,他说:

    “如果有一篇可以写你自己如何光棍几十年的原因文章出来,我一定顶你几十篇出来。不信你试试,再传贴到铁路集团文化宣传栏上去。顶顶顶呀!”、“客气点说你是没有再爽的可能了,因为你是老光棍,你是只有自己爽自己的类型,知道吗!自己还自认为这是爽,回你小屋里好好的照照吧”、“呀!明天请个病假吧,到医院看看有没有这个科,不然还是先到人民医院看看吧,年数大了,这病不太好医,多保重!可怜,可怜”。

    还极尽人格的侮辱:

    “黄振迪的个人特征:顽固,自我,食古不化,自以为是,心胸狭隘,记仇小气,看不起人,也不会去教导别人,整天说教,废话连篇,工作拖拖拉拉却不干,故意奚落别人,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当我要他滚远点的时候,他却更是离谱:“还‘炒蛋’,请问黄老你还有“蛋”吗,怕只剩根‘吸管’了”,其言语之粗俗,令人吃惊。

    他还说:

    “最真的真相,明白人都出来了,凡是有异议的评论都被删了,楼主的为人真有待考究,这是其一。其二,楼主的博客永远都是最多反对声的,人品也有待质疑。其三,楼主身体不好就早点休息了,别晚晚“双手作业”后又摸键盘,这样晚病好不了。保重”、“网络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如楼主的某股份公司机关一般干部就有待证实,根本是一人自圆自话,还有“无党派”一说,根本就是没有机会入党,咱党组织不接收他这种人,政审不过关,至于为何不过关,请老黄坦白”。

    在他认为,如此极端的谩骂加侮辱,对我是一种损害。其实,除了暴露出他的没教养之外,我不知给读者的到底是什么?

    人人都有父母,父母的健康是子女的福气。但是,他竟然连我写我父母的文章也不放过,在我对父母的祝福的文章后面,他已超出了人的起码的底线,极尽侮辱谩骂。甚至我现在的独身,都成了其取笑的材料。

    但是,到底我有什么地方得罪过他呢?

    我曾说过,我们单位是那么很清淡的那种。完全就是一个拿劳保福利和休养生息的地方,工资不高,用我们的话说“不过是发点伙食费”而已。以我个人来说,我并没有把这作为一个发达的地方,而我的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并不在此。特别是近两年改革之后,这个本来象市政府一样的功能全备的机关,事实上已经被完全“架空”。人与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竞争的问题。

    那么,到底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放肆呢?一方面是他的知识缺憾,认为网络只要匿名,就无法找到他。因此,认为可以博一回了。另一方面,则可在他的回帖中找出答案。

    在我的《我爸不成功的几次实验之折腾院子篇》中,他说:

    “真的以为自己是个人物啊,不过也算是个人物,在广深你也算是臭到家了,其实我不说你也清楚的,别在网络上自我满足了,还是在生活里找点平衡吧,劝你别再搞小动作了,不然不放过你,虽然也没人在乎你,还是不想有你这个“小跳蚤”,打死不值得,放过也没道理。真的挺可怜你的,想不跟你计较吧,你还老不要脸,老说大话,这样做也是以其人之身还其人之道啊....老调重弹

    “真是个人物,也不至于到哪哪死,群众的口碑才是最有用的,到黄振迪单位去看看去问问,到哪臭哪,你以为你说他是好东西就行啦,臭就是臭,事实胜过雄辩,有能耐去问问啊,广深股份公司里哪个人说起“黄振迪”只有一个反应“不能理,太麻烦,事多””。

    “这种鸟也算是个家,那中国的家太普及了,按这种程度就算家,应该是每三人有一家了。家是算家了,可惜黄老在这“月圆人更圆”的佳节,还只有“单鸟待家”啊。在此,仅代表广深股份有限公司全体三分之二的员工及领导向黄老问候,迟到的问候“节安更节哀”。

    ——其实,他耿耿于怀的不过就是我是作家的这个事实而已!正因为此,他甚至还极尽诅咒。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说起了其可怜的学历。可能看我平时爱用一些文言,也学着操练起来:

    “无须出此恶言,不过此言即出,那请你对现。“档次低”这个问题还真要考究一番,论门户,谁都比你高,至少也是大本。论出身,都比你高出数档,至少普通话说的比你都标准。论业绩,都比你有实力。唯一不如你的,就是你的拿手了,“吹捧、贿赂、见高拜见低踩”,“待人不诚,满咀串粪”、“见人两张皮”……。还有一点最绝的,在单位几乎谁都与你“吵”过,当然也能美名为“争论”,请问你哪那么多的争议啊,往后过年都可以把你的照片当门神贴了“避邪”!再说了,你真是个正常之人,也不至于尽做不“正常”之事吧,老心劝

    令人可笑的是,这个小子,竟然把一个“大本”也拿来论起了门户:“至少也是大本”。一个本科,还加上个“至少”,可见在其心里的位置有多高呵呵。

    以学历来讲,能称得上“学历”的,除了“大本”,还有更低的吗?在深圳来说,你所骄傲的“大本”,本就是“弱势”了,还好意思拿出来“晒”?其档次之低,真是叫人不得不发笑。

    而且,在深圳和我们单位的情况,单位中,一般能见面的次数本来就极少。“吵”,更遑论“打”,那可都是一些推车引浆之流的惯性。作为一个机关“白领”,要说矛盾任何地方都有,但“白领”往往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你见过有几个层次这么的低,在堂堂公堂之上,真的“吵”的吗?此一点,也足见其人素质和层次之低。


三、嫉妒是一种下贱的情欲


    嫉妒是一种下贱的情欲。这是英国的培根、培老夫子说的。

    培老夫子总结说:“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并说,“嫉妒者必须是好打听闲话的。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其实每一个埋头深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所以古话说:“多管别人闲事必定没安好心”。

    培夫子对嫉妒的刻划真是入木三分。这些人,极爱挑是拨非,而且虚荣心极强。他们没有本领,因此就嫉妒有本领的人;他们没有道德,所以就嫉妒品行高洁的人;他们自己不干正事,或是没正事可干,因此对有事干,而且还干得很欢的人则嫉妒入骨。

    想来,在我成长的这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嫉妒者何止只碰到这一个?而我从来就是当作一种激励的。我能从一个十六岁就出门求学的半大小孩,二十来年如一日的勤奋,不仅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还在一些其他方面都有所突破。在这过程中各种层次的嫉妒者还见得少吗?难道这样低档次的辱骂和侮辱,能损我分毫吗?

    正如一位网友在跟帖中所说:”他越是嫉妒,你越要多写,写得更好“!就是在他骂的过程中,我都写了近十篇文章了,他却什么也没得到。他在以他自己的毁灭求得的,不过是自己的痛苦作回报。以心里的嫉妒之痛,加上其恶毒的话语,留给他自己的却是双倍的痛。

    正是因为有这种激励在,我以前写文章都是非约稿就不想费那精神的。而现在在网上,却是一篇又一篇,甚至一天竟然写过五篇的,字数达到三万字。而且越写越是自然顺心,这都是拜嫉妒者所赐。

 

四、嫉妒成性、嫉妒如仇的原因就在于其弱势地位


    在我的文章后面的言辞中,我这所谓“同事”往往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脸。而且,用语非常的粗俗、鄙陋。而且,还没有情面,我们平时的底线的“人情留一线”和绅士中那种,即使是面对敌人,也是以彬彬有礼,来表现自己的高贵和素质。而在他这样,给人看到的只有那种因妒火燃烧的扭曲的变形的脸,和不堪入目的粗言秽语。我都不知这到底是在卖谁的丑了!

    其实,这也就是弱势群体的特征。

    在弱势者的生活中,本来就憋着一肚子委曲。当别人面对他们时,本来就没什么好脸色——要么是如狼似虎的城管大爷,要么是一脸严肃、大声呵斥的税务官员。

    自古以来,公仆来了,必得是“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你不这样“欠人三百钱”的嘴脸,他们倒还真没人尿你那一壶!甚至你作为公仆,讲起情面,对他好声好气起来,他倒是要满腹狐疑起来——到底他是怕了,或是莫非又有什么埋伏?

    而当这些弱势者,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也就同样还之以颜色起来。因此,一个人地位越低,本领越低,知识越贫乏,面对其他人时,就越是粗俗,自己没脸面,也越是不讲情面,甚至就是没有情面可言。

    因此,在历史上只要是苦大仇深的农民起义的,都是极尽残忍。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待清兵和清人都是极其残酷的杀戮。在历史书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比如在攻入南京后,曾有个这样的记载,当时的清朝一名官员,丈夫被丢进放有竹刺的坑里活活刺死,而其妻子则也俯身跳下,结果是满身被竹签刺穿身亡。场面极其残忍和惨烈!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也是同样极为残暴。对不听话或是贪污的官员,是“革皮实草”。也即是说,把人的皮剥下来制好,然后里面实之以草,挂于公堂大门,以引起官员的警戒。

    “文革”的发动和发展,其实也就是嫉妒成性、嫉妒成仇的嫉妒史。其原因就是严重的不平等,不平等、不对等,甚至不对称都将成为其仇恨的理由。一旦当这样的一批过去的弱势者发迹后,就会一反过去的谦卑,转化为极度的仇恨了。


五、警惕弱势者和弱势群体


    我在这二十来年的写作生涯中,在内地干过近十年,那可是一个“是非窝子”状态。而到深圳,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清淡的状态:谁也不知谁在干什么,谁也不知谁有什么特长和爱好。这样,才会让大家都各个过各自的生活。因此,才成为了我在阐述反“文化决定论”的证据。

    现在一些人认为城市隔绝,事实上沟通和互相支持,本也是“双刃剑”,如果说隔绝的话,可能比所谓“国民性”的“穷打穷闹穷吵穷闹”的场面要好得多。

    在深圳这样的环境,即使不是君子,关系也是很清淡的。就说我这位同事,其实我和他交往并不多,更谈不上冤仇,这是因为深圳和单位的环境的关系。

    他其实来深圳还不过两年,刚来时,同样也是极尽谦卑。我作为一个早就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就曾教他,要他以平常待人即可。到后来,当他知道我还是个作家之后,却曾多次说写文章没用之类的话,我回答这只是我的一个生活方式而已。

    而到现在,他如此没有情面,而且无所不用其极,虽在意料之外,也是在情理之中。用培根老夫子的话说的是,嫉妒者,越是羡慕和缺乏的东西,越是令他无法忍受。

    但是,有此一人,其实也并不能推翻我对“体制决定论”的论述。

    在深圳这样的环境,尽管一些人可以带着内地的思维和过来。但是往往难以触效。因为这个体制根本就不存在谁说谁的坏话,谁捣谁的蛋,谁就无法生活下去、混下去的问题。这要在内地,这可能还真成问题:一大堆生于斯,长于斯,又是混在一起,上班在一起,下班在一起,你还真不能对一些嫉妒者稍有安慰,不得不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以满足其捣蛋的欲望。

    而在深圳就不同了。你捣蛋捣你的,我同样可以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管你的感受如何?你就是自杀,我也连知道的时间和机会都没有呢。

    再加上所谓“无欲则刚”,当你有着多种技能的时候,你在任何地方的都不过是一个参与者。对于工作,你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干好,就没人管你。当然也不是不管,而是无法管。你住在哪,单位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你的爱人姓甚名谁更是个谜,而且也没人关心这个谜。

    这就是体制的作用,这就是深圳现在的状况。也许你今天下班之后,一飞已经到了北京、上海;也许,你今天上班时还觉得很累,到晚上你却已经坐在香港的某个学术会议上,精神百倍地侃侃而谈。而且,你想嫉妒,想痛苦,都成了一个问题。甚至你都无法想象,在此时此刻,我到底在干些什么——这就是深圳的现实。

    但是,你一旦发现当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弱势者和弱势群体的时候,正如培夫子所说的“对你的一切,他都会极力打听”、对你的一切成就或是成果,闻之就会极力痛苦、痛不欲生,欲除你而后快的人,你就得注意了!

    弱势和弱势群体,是非常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的。

    在这些弱势者和弱势群体中,经济的不平等,由他们承受;知识、地位和名誉的不对称,令他们疯狂。而一个社会,一旦有打开了一个缺口和机会的时候,这种复仇的、破坏的思潮,将会把社会给淹没。他们没有理性,只是一味的仇恨;他们没有底线,因此会非常残忍。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没有敌人,不平等、不对等、不对称就是他们仇恨的根源!

    一些人曾在提倡中国也开放“枪禁”。我则认为在现有的情况下,“枪禁”一开,换来的必不会是对等的和谐共融,而将是一个弱势消灭强势的灾难、一场“大清洗”的灾难——这场清洗,必将是弱势消灭强势、劣币淘汰良币的清洗!大部分富人、知识份子和人民公仆将会遭到灭顶之灾——不管你到底是个什么人!

    由此可见,共产党的胡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这个理念,确实是抓准了现实的脉搏,值得弘扬!

    对于执政者来说,可能最根本的途径是尽量消除一些可以消弥的不平等。比如经济的不平等。不过,尽管我们现在在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了,但却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可能消除各种不平等、不对等、不对称,我们对现在的这种状况要有所估计,要充满警惕:

    ——警惕弱势!警惕弱势群体!

=============
附:

被嫉妒者捣蛋的我的博客中国专栏:

http://huangzhendi1770.vip.bok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