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文學連載
孤獨的管理博士
(35)
(續34)在離開這家企業前夕,這位組織部長還是不死心;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自己獨自來到了我企業的組織部門;準備從組織角度談一談。誰知組織部門早有準備,各種考核文件和下崗投票的記錄檔齊備;於是這位組織部長換了一個角度說:‘這小汪的管理成果不是很多嗎,這是國家規定應該嘉獎而且是保護不下崗的呀’。
我企業組織部門的當時負責人說:“小汪調到公司搞企業管理,那不是他個人的貢獻;而是全公司的結果,所以這些成果是組織定義的‘公共成果’;不能作為他本人的個人考核成果,所以下崗測算中不承認”。
這位負責人繼續說道:“後來公司把他由公司調到廠礦,該單位的領導就從沒有安排他幹過什麼;所以他出的成果,我們組織上也不能認可;因為你雖然出了成果,但是你自己幹的;組織上當然不能承認。我們雖說‘管理不分份內份外’,但領導沒有安排的事就不能主動去做;不然領導是幹什麼的。我們企業的考核制度規定,業績與成果以領導交辦的具體任務為准;所以小汪在廠礦的成果雖然是公司第一,但全部不能作為考核的內容”。
這位民主黨派的組織部長最後說到:“我聽說小汪的論文可是國內外同行中最多的呀,這也應該是技術人員的優勢吧”?
“的確,他在我們單位發表文章是最多;聽人說好象全國的同行中還沒有比他論文多的人。但我們是企業,不是研究單位和學校;我們對論文定位為是不務正業,所以我們沒有評價他發表的文章。正因為如此,所以小汪自然成了本單位考核的最後一名;這也是他為什麼平常的福利待遇全部是最差的原因,因為你在領導心目中排在最後,則享受必然也是最差的;現在我們企業有很多員工說小汪走說不定對他本人還是好事”。這一番侃侃而談的說詞,的確把為我而來的民主黨派組織部長弄得不好開腔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