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段重要论述为拓展源头治理腐败再一次提出明确要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打蛇打七寸”,运用到治理腐败问题上,就必须要从源头搞好治理。腐败必须从源头治理,这既是新形势下继续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彻底消除腐败现象的一大关键。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抓好源头治理腐败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必须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坝。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首先的一条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思想”永远干净。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关键环节,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全过程。在社会日新月异、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保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气节,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时刻坚持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荣八耻”的标准要求,着力校正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偏差。在这方面,企业的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带头学习党纪条规和法律知识,通过“一把手”的示范作用,营造讲学习、讲正气的氛围。同时,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践中进行党性锻炼,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我想,只要时刻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就能堵住腐败源头的“管涌”。
二是必须要把预防腐败现象寓于各项重要规章制度之中。反腐倡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与安全生产、两个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两个文明建设等重大的措施,都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都要对是否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论证,做到存利去弊,完善决策,预防在先。我们的各个基层站段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寓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腐败与日常管理,不能搞“两张皮”,应该统一起来。总之,作为企业也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则,把源头治理腐败同重大决策和制度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妨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制度相应的对策。我国刑罚具有两种功用,一种是惩治作用,一种是预防作用。其惩治的功用是手段,而其预防功用则是目的,我们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是这样,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多的将可能产生腐败的“节点”纳入制度范畴。完备的制度体系必然会为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是必须坚持通过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落实到我们企业,就是要重点在加强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等民主形式上下功夫,使职工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证领导干部的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各级领导班子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十六字”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保证领导班子成员依法依纪办事,以防止发生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对于企业出台的各项重要改革举措,都要进行民主决策、民主讨论决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局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立法建规”,并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中执行。基层站段和有关部门要坚决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结合各自分管工作的特点,针对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重点部位,制定和落实防治的规章措施。
四是要积极探索有效监督形式,形成监控网络,畅通监督渠道。权力离不开监督,治理腐败更需要监督。要做到反腐败从基层做起,层层监督,群防群治。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监督作用,使广大群众能够广泛参与监督,进行反腐败斗争。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定期从群众中收集情况,并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通报有关反腐败的有关情况,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党代表、驻段联络员、职工代表、党风联络员、特邀监督员、党风信息员等在监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从而使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行环境中,做到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既出于正当的目的,又不滥用权力;做到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又要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宗旨,当好公仆,不能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而要把自己融于群众当中。在探索多种有效监督形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做到相信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吸收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发动职工群众,做到时刻离不开职工群众,使权力运行在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在源头治理腐败的工作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要层层形成监控网络,通过设立举报信箱等多种形式,畅通反馈渠道,上下协调,左右沟通,使监督真正成为一把截断腐败源头的利刃。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打蛇打七寸”,运用到治理腐败问题上,就必须要从源头搞好治理。腐败必须从源头治理,这既是新形势下继续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彻底消除腐败现象的一大关键。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抓好源头治理腐败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必须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坝。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首先的一条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思想”永远干净。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关键环节,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全过程。在社会日新月异、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保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气节,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时刻坚持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荣八耻”的标准要求,着力校正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偏差。在这方面,企业的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带头学习党纪条规和法律知识,通过“一把手”的示范作用,营造讲学习、讲正气的氛围。同时,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践中进行党性锻炼,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我想,只要时刻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就能堵住腐败源头的“管涌”。
二是必须要把预防腐败现象寓于各项重要规章制度之中。反腐倡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与安全生产、两个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两个文明建设等重大的措施,都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都要对是否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论证,做到存利去弊,完善决策,预防在先。我们的各个基层站段都必须把反腐倡廉寓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腐败与日常管理,不能搞“两张皮”,应该统一起来。总之,作为企业也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则,把源头治理腐败同重大决策和制度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妨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制度相应的对策。我国刑罚具有两种功用,一种是惩治作用,一种是预防作用。其惩治的功用是手段,而其预防功用则是目的,我们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是这样,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多的将可能产生腐败的“节点”纳入制度范畴。完备的制度体系必然会为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是必须坚持通过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落实到我们企业,就是要重点在加强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等民主形式上下功夫,使职工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证领导干部的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各级领导班子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十六字”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保证领导班子成员依法依纪办事,以防止发生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对于企业出台的各项重要改革举措,都要进行民主决策、民主讨论决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局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和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立法建规”,并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中执行。基层站段和有关部门要坚决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结合各自分管工作的特点,针对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重点部位,制定和落实防治的规章措施。
四是要积极探索有效监督形式,形成监控网络,畅通监督渠道。权力离不开监督,治理腐败更需要监督。要做到反腐败从基层做起,层层监督,群防群治。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监督作用,使广大群众能够广泛参与监督,进行反腐败斗争。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定期从群众中收集情况,并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通报有关反腐败的有关情况,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党代表、驻段联络员、职工代表、党风联络员、特邀监督员、党风信息员等在监督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从而使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行环境中,做到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既出于正当的目的,又不滥用权力;做到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又要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宗旨,当好公仆,不能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而要把自己融于群众当中。在探索多种有效监督形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做到相信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吸收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发动职工群众,做到时刻离不开职工群众,使权力运行在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在源头治理腐败的工作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要层层形成监控网络,通过设立举报信箱等多种形式,畅通反馈渠道,上下协调,左右沟通,使监督真正成为一把截断腐败源头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