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时评:中国家庭为何禁用菲佣?


 

原文:上海明令禁止个人私雇菲佣
链接:http://sh.xmnext.com/minsheng/2007/10/30/948037.html

文摘:近期沪上菲佣每天的需求量约在20-30人之间。不过,由于菲佣在上海被明令禁止,一些港澳台人士以及内地商人等雇主通过非法渠道悄悄私雇菲佣。“菲佣常常受到港澳台人士和内地中高收入雇主的青睐。”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港澳台商人在与内地保姆交流时往往会出现语言障碍,同时考虑孩子英语学习问题,菲佣成为了首选。另外,与内地保姆相比,菲佣易管理、善于服务。据介绍,目前进入大陆的菲佣大都有类似国内大专学历的文凭,英语流利。限于菲律宾国内总体经济状况,菲佣在上海打工的月薪一般在人民币3000-4000元。尽管如此,菲佣在上海并没有合法“身份”。目前,菲佣一般通过商务签证、留学签证、工作签证等进入上海,他们或在入沪前已经找到了东家,或在入沪后边工作、学习边寻找“方向”,还有个别中介违规介绍菲佣。

  
评论:开放的中国呼唤能干的菲佣

    我们的很多制度总是落后于现实的需要,私人雇菲佣在我们国家被禁止,就是这种现象的表现之一。从文中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菲佣的两大优点:一是文化素质高:英语流利,大都有相当于我们国家大专以上的文凭;二是能干本份:易管理、善服务。
   比较一下菲佣,我们的中佣们欠缺的正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出来做保姆的,大都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从小姑娘到中年女子,文化程度大多比较低,有的是文盲,有的是小学文化,能读到高中毕业就很不容易了。有些保姆能说好普通话就不错了,说英语可不敢奢望;其二,是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的欠缺。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与大城市的家庭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使得许多的保姆刚开始出来做的时候,不论是烧饭菜还是做其它家务,都很不熟练。不仅如此,还由于大量的保姆极端地理解了人人平等的观念,到了雇主家里处处要向主人看齐。结果,就出现了拿人家的钱又给人干不好事的状况。我们从喜剧《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中,可以充分地领略到我们这些现代保姆们的意识和能耐;更要命的是有些保姆还偷雇主家的东西,甚至打伤或是偷走雇主家的孩子。看来,竞争这个词不光指社会上的职业,家庭职业也需要竞争;而最能激发中佣们竞争欲的,就是菲佣。
    菲佣的收入从报道看每月三四千元,高出中佣的两三倍,可是,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来说,那是“物”超所值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优质优价。有的家庭有那个经济实力,多花了钱,有人给孩子说英语;佣人文化素质高,也更容易与高素质的雇主沟通;再加上能干和守规矩,菲佣当然有她的优势了。就像有人花三倍的价钱吃更香的泰国大米,而不吃便宜的本地大米的道理一样。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禁止菲佣来给我们的中佣做个示范呢?
    当初,中国人不会管理高星级宾馆的时候,上海著名的五星级宾馆-华亭宾馆,曾请来美国的喜来登集团帮着管理;现在,中国人会管理了,也就不需要他们来插手了。但是,不学怎么知道呢?菲佣的道理也一样。让她们来教教在当家作主的观念中生活了几十年的中佣们,怎么处理和雇主的关系,很有必要。那些限制性的规定,应该改一改了。菲佣质优价高,可以让在中国生活的人多一种选择么。我想,那不会对中佣市场有大的影响的,毕竟在中国吃中国大米的人要远远多于吃泰国大米的人。商家靠竞争来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利润空间,劳动力市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