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第二届“中国银行杯”中小学生书信大赛活动近日刚刚结束,此次活动得到泰安市各县市区团委、教育局、邮政局,矿业集团公司团委的高度重视,全市有超过1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普加网做为媒体与评选平台,也给予了全程的支持。
作为一位关注中小学教育的中学教师,通过普加社区(club.pojaa.com),笔者全程跟踪了解了活动的进展,并浏览观看了一些学生的参赛作品。现在,大家依然可以登录普加社区,到“书信大赛”版块去浏览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下面,笔者就谈点自己的体会与感受,看法与评论,解读一下现今我国中小学生的真实写作状况与水平,分析一下造成此种现状的缘由。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一家之言,偏失中肯与否,请诸位辩解。
书信作为我国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体裁与技能,是现今写作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书信写作不仅要求格式严格,还要求内容与语气真情实意。
本次书信大赛的活动主题是“感恩亲情,我爱我家”,是让学生写给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所以,这多少让参赛的学生们感到有些隐私情感上的心理压力,真实水平也就有了一定的折扣。更何况此次大赛中参展作品还要放于网络中,接受广大网友的品读与观看,更使参赛作者多少有些曝光隐私之感。
这点与文化性格有关,我们中国人在情感的展露与表达上,多含蓄隐约、矜持拘泥,不似西人那般强烈直接、自然纯粹。形成此种性格的原因,与我国千百年来教书育人传统中,缺少情感与敬畏的普世价值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借物寓情,假道抒意,太虚文术,春秋笔法。
从阅读这些参赛的作品来扯,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绝大部分作品都内容千篇一律,语言苍白无力,抄袭模仿,雷同众多,纯属应付。也有个别参赛作品非常优秀,不仅写出了自己对亲情、家庭、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且所写的作品真情实意、感动人心、表达新颖、文笔优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跟帖点评者众多。
从内容上来看,学生对“感恩亲情”的现实体会,多从自己生病后父母照顾这个角度来写,不是发烧感冒,就是受凉肚疼,要么就是下雨天给自己送雨伞,这种作品,十文之中有七篇。叙事勉强、胡编乱造;或离奇虚假、毫无边界;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识。
按理说,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相处,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温馨感人的事情,都有过成功或失败后与父母一起分享快乐,或是聆听父母的淳淳教诲,也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亲情是那样的平淡、失真与单一。我们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就这么淡薄吗?
也有可能在我们这些学生的眼中,亲情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这些,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没有必要报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父母的艰辛与深情。于是在学校要求参加的书信大赛时,感恩亲情就根本无从下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现如今,随着社会风气的利益化,金钱至上主义盛行,家庭中的情感荒漠化也越来越严重,家庭成员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了,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都非常不利。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责怪这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低下,谴责他们不爱戴自己的父母,不能体会父母的真情挚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方式与内容。
18至19世纪瑞士杰出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要素教育论”,主要思想是教育要从最基本的要素入手,例如他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只有首先培养儿童爱自己的母亲,才能逐步扩展到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爱以至对全人类的爱。日本的小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爱你的妈妈”,日本的教育者认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呢?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的教育者深思和借鉴。
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多接受些亲情教育,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父母之爱后,他们的情感也将由此被激发、鼓舞,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情感将逐步加深,最终使亲情弥散渗透到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于是,再让这些学生写封给自己父母的书信时,情感才会真挚,才会浓烈。
笔者相信,一个内心充满亲情的孩子,走上社会也必然会令社会充满爱,而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和谐而稳定,昌盛而安康的。但愿明年在普加社区开展第三届中小学生书信大赛时,这一切会有一些好的改变。
作为一位关注中小学教育的中学教师,通过普加社区(club.pojaa.com),笔者全程跟踪了解了活动的进展,并浏览观看了一些学生的参赛作品。现在,大家依然可以登录普加社区,到“书信大赛”版块去浏览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下面,笔者就谈点自己的体会与感受,看法与评论,解读一下现今我国中小学生的真实写作状况与水平,分析一下造成此种现状的缘由。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一家之言,偏失中肯与否,请诸位辩解。
书信作为我国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体裁与技能,是现今写作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书信写作不仅要求格式严格,还要求内容与语气真情实意。
本次书信大赛的活动主题是“感恩亲情,我爱我家”,是让学生写给自己的亲生父母的,所以,这多少让参赛的学生们感到有些隐私情感上的心理压力,真实水平也就有了一定的折扣。更何况此次大赛中参展作品还要放于网络中,接受广大网友的品读与观看,更使参赛作者多少有些曝光隐私之感。
这点与文化性格有关,我们中国人在情感的展露与表达上,多含蓄隐约、矜持拘泥,不似西人那般强烈直接、自然纯粹。形成此种性格的原因,与我国千百年来教书育人传统中,缺少情感与敬畏的普世价值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借物寓情,假道抒意,太虚文术,春秋笔法。
从阅读这些参赛的作品来扯,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绝大部分作品都内容千篇一律,语言苍白无力,抄袭模仿,雷同众多,纯属应付。也有个别参赛作品非常优秀,不仅写出了自己对亲情、家庭、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且所写的作品真情实意、感动人心、表达新颖、文笔优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跟帖点评者众多。
从内容上来看,学生对“感恩亲情”的现实体会,多从自己生病后父母照顾这个角度来写,不是发烧感冒,就是受凉肚疼,要么就是下雨天给自己送雨伞,这种作品,十文之中有七篇。叙事勉强、胡编乱造;或离奇虚假、毫无边界;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识。
按理说,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相处,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温馨感人的事情,都有过成功或失败后与父母一起分享快乐,或是聆听父母的淳淳教诲,也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亲情是那样的平淡、失真与单一。我们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就这么淡薄吗?
也有可能在我们这些学生的眼中,亲情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这些,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没有必要报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父母的艰辛与深情。于是在学校要求参加的书信大赛时,感恩亲情就根本无从下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现如今,随着社会风气的利益化,金钱至上主义盛行,家庭中的情感荒漠化也越来越严重,家庭成员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了,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都非常不利。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责怪这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低下,谴责他们不爱戴自己的父母,不能体会父母的真情挚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方式与内容。
18至19世纪瑞士杰出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要素教育论”,主要思想是教育要从最基本的要素入手,例如他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只有首先培养儿童爱自己的母亲,才能逐步扩展到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爱以至对全人类的爱。日本的小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爱你的妈妈”,日本的教育者认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呢?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的教育者深思和借鉴。
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多接受些亲情教育,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父母之爱后,他们的情感也将由此被激发、鼓舞,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情感将逐步加深,最终使亲情弥散渗透到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于是,再让这些学生写封给自己父母的书信时,情感才会真挚,才会浓烈。
笔者相信,一个内心充满亲情的孩子,走上社会也必然会令社会充满爱,而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和谐而稳定,昌盛而安康的。但愿明年在普加社区开展第三届中小学生书信大赛时,这一切会有一些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