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与空头的问题,本质上是持股还是持币的问题。
自从有了基金之后,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在市场财富效应下,大量场外资金涌入基金,也有为数不少的股民变身为基民。也正因为如此,基金在这两年获得了迅猛发展。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基金投资帐户已超过9000万,是2007年年初的3.8倍,大有追赶A股开户数之势。而基金总规模则是年初的2.6倍,基金净值也已经是年初的3.1倍。今年8月份,新增基金开户数更是高达511余万户,创出历史新高。
基金已从机构时代跨入散户时代。如果说股改前股民的大幅增长是市场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么,基民的爆炸式增长则绝对称得上是A股市场的另一奇观。针对投资者的状况,到底是该做股民还是应该做基民呢?而目前股指高高在上、个股股价也已不低、大盘风险日益累积的背景下,到底是应该持股、持币还是持基呢?
基金经理出于自身的地位,普遍认为应该持基。包括长盛同智优势成长基金经理、泰达荷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以及博时精选基金经理等基金或基金经理均提倡投资者持有基金,当然个中也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在里面。一些注重市场风险的投资者则认为,大盘已涨到5400点的高位,持币更稳妥些;另有一些老股民或短线高手认为,应该持有一部分的仓位,其理由是市场目前还存在不少的机会,每天涨停的个股就不少,关键在于投资者如何把握。
正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样,持基论、持币论、持股论者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进行“一刀切”式的判断,笔者以为是有失偏颇的。笔者建议,投资者要根据自己不同的状况来区别对待,毕竟即使市场处于大熊市时仍然会存在机会,没有什么是千篇一律的“教条”。
这波牛市行情走到现在,具有市场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涨幅已达四倍多,周五沪指攀上了5500点,而深成指最高也冲到了19000点附近。无论是市场的基本面还是个股股价、大盘指数,与股改前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语。大牛市的“莅临”,股改是诱因,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高则是决定性的因素。
事实上,每波行情当股指处于高位时,持币还是持股都会引起投资者的激烈争论。去年,当上证指数准备冲击3000点时,泡沫论“适时”出现了,尽管争论双方互不相让,但最终的事实证明,其时的A股泡沫论站不住脚,及至后来上证指数跨越3000点,并站上3500点后,泡沫论居然无人再提起。在泡沫论的背后,其实还是持币与持股的问题。又如今年股指冲上5000点,关于泡沫的争论又起,只不过这次的“重点”是蓝筹股而已。
在基金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以及基民数量急剧扩张之际,市场上关于应该持有什么又多了一项选择,即持股、持币、持基。而在持基问题上,笔者以为,投资者还面临着是持有投资于国内的基金还是持有基金QDII产品。第一只基金QDII产品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的火爆发行,第二只基金QDII产品华夏全球精选股票基金同样遭遇到投资者的热情,以及第三只基金QDII产品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将于10月9日面世等,至少能够说明投资者的资金投向与所好。
与A股市场相比,包括H股市场在内,海外市场从投资价值方面考量更有吸引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但A股市场同样优势明显。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趋势没变,人民币升值的环境没变,流动性过剩的格局没变,这些都是A股继续走高的动力与理由。正如去年市场看3000点时,觉得此点位高不可攀一样,如今再看3000点时感觉那是真正的“价值洼地”,毕竟是此一时彼一时。
持股、持币、持基,确实考验着每一位投资者。笔者以为,投资者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谨慎对待市场风险,其次谨记资本应该总是向最有利的地位流动。把握了这两点,你就不难作出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