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赵阳武
赵扬武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级演员,也许出身教师家庭,他笑着说,这相当于副教授级别。说这话时,他露出些许自豪,毕竟,他今年仅有33岁,而父亲在乡村当了一辈子民办教师,转正不久就到年龄退休了。
秦人爱听也爱唱秦腔,贾平凹曾在其小说中写道,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人人齐吼秦腔。也许,古老的秦声秦韵里寄托了他们太多的喜怒哀乐。赵扬武出生在陕西东府合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幼时家境贫寒,身子骨也很单薄。赵扬武的父亲虽乃一介书生,却崇尚武学,在他看来,舞台上那些武生打打杀杀,一下子能翻好几个跟头,的确是很了不起。于是,赵扬武不仅有了这个很阳刚的名字,还有了今后说平凡也平凡,说不平凡也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11岁那年,陕西省艺术学校在合阳招生,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榜,一时轰动全县。深知跳出农门的不易,赵扬武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整个国民经济尚欠发达,由于条件所限,学校的伙食很差,学生们经常饿着肚子练功,有的人受不了苦中途退学了。凭着顽强的毅力,赵扬武硬是挺了过来,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从1980年到1987年,赵扬武在陕西省艺术学校渡过了七年光阴。毕业时,为了塑造剧目《杀驿》中的主人公形象,他苦练甩发功夫和跑步功夫,脖子肿得无法回头,膝盖磨得鲜血淋漓。至今,学校的地毯上还残留着他昔日的斑斑血迹,成为老师勉励学生的活教材。后来,他因此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优秀表演奖。当时年仅17岁。
毕业后,赵扬武分配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向前辈们学习。很快,在圈内,赵扬武成了崭露头角的秦腔新秀,多年来一直是单位的主要演员,他主演《关西夫子》中的杨震,获1996年文化部授予的优秀表演奖;在《泣血无字碑》中,他饰剧中主人公李贤,获1994年文化部授予的优秀表演奖。两次获得文化部的奖励很能说明一个演员的实力了。
秦腔算不上国粹的话,至少也算得上是"陕粹",千百年来,它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时,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随着电影、电视及网络等其他媒介的竞争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秦腔正在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走下坡路了。赵扬武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人。"我毕业后10年间,秦腔还很受欢迎,经常是表演任务不断,单位效益也还不错;从1997年到现在,日子就难过了......"赵扬武有些伤感地说。能看出,他对秦腔这门传统剧目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对目前秦腔的衰落感到痛心。
现实中,赵扬武的同学好友大都早早下海赚了个满钵流油,他们劝他不要再干了,趁早出来寻求发展,他没有动心;1995年,陕西省军区宣传队看中了他,想把他调过去,当时,商调函都开了,可他还是割舍不下对秦腔的感情,最终选择留了下来。他以为,秦腔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续,应该被发扬光大,自己的责任就是把秦腔发扬光大。他笑道,我是秦腔的守护者。
从农村走进十三朝古都,赵扬武虽说早已是城里人了,可由于职业的关系,他仍是一口标准的"秦腔"。现在,他的观众还大多在农村,甚至越偏远的地方越受欢迎。每当团里有演出任务,赵扬武都认真对待,早做准备。演员的辛苦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为了在舞台上塑造好艺术形象,他必须保持心情平静,不能生气,不能生病,否则戏就没法演了。赵扬武说,一个合格的演员要能感动观众,自己却不会沉浸于其中。
去年9月,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赵扬武在新编历史剧《风鸣岐山》中的出色表演,打动了无数秦腔爱好者的心,行家评价他出色、传神的演技和中西结合的唱腔是秦腔艺术的一大创新。文化部一位领导看后说道,没想到陕西还有这么好的一位演员,唱腔这么精到!对此,赵扬武很谦虚,他说秦腔是一门综合艺术,自己演的角色能够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整个团队的配合。
辛勤付出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让赵扬武品尝到了另一种苦涩。妻子早已下岗,女儿正在读书,一家三口住在单位筒子楼里一间17平方米的宿舍里,双人床边支着女儿的小床,做饭只能在楼道里操作了。经济上的窘迫,迫使他开始寻求解决生存压力的途径,如做主持人、当司仪、在歌厅助兴伴唱......
凡此种种,在人生的舞台上,赵扬武忙碌中扮演着诸多角色。
也许艺术是相通的,赵扬武没有想到,一曲"你大舅我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铺垫了他的另一条人生道路。原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张大龙在为《关中匪事》作曲时,着力突出陕西地方特色,在音乐上欲将陕西秦腔唱法与现代欧美流行的说唱音乐来个土洋结合,以使旋律富有动感和张力。为此,他来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取经。最初,赵扬武向他表演了一段秦腔唱法,并建议在开片前加上"哎,走着"唱腔,以增强剧情的感染力。没想到,张大龙采纳了赵扬武的构思并亲自点将,让他演唱片头曲,由此开了以秦腔作为电视主题曲的先河。近期,《关中匪事》在中央一套开播后,片头曲独特的魅力一下子吸引了观众,业内人士评价道,片头曲高亢中透着股沧桑感,融入了西北人对生活的独特体味。
哎,走着的赵扬武如今似乎好运不断。已调至北京工作的张大龙在为电视剧《软弱》配的主题曲《光葫芦》同样具有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这首歌也由赵扬武演唱。还有北京、深圳等地多家影视公司纷纷邀请他以秦腔的形式录制秦腔剧目的主题曲。有人对赵扬武说,你干脆不用演戏,和影视公司签约当歌手算了,既轻松又赚钱!面对这样的诱惑,赵扬武表示,唱歌是因为发扬了秦腔艺术;如果说我成功了一点点的话,那也证明了秦腔确实有它的艺术魅力;离开了秦腔舞台,我就失去了艺术的源泉,唱不出来了。
秦腔会消失吗?看看陕西电视台办得红红火火的《秦之声》栏目,看看各地许多梨园新秀人才辈出,看看赵扬武这样的秦腔守护者,谁都相信,秦腔这门艺术一定会在三秦大地上继续——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