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政治的高度看五一大假的存废


站在政治的高度看五一大假的存废

齐文

五一大假的存废惹得媒体沸沸扬扬的讨论,甚至连不搭界的香港媒体也在忽悠,说是香港的一名中学生给中央政府写信要求取消五一大假,于是中央政府就着手研究五一大假的存废问题。这真不知是香港媒体的弱智还是故意在搞笑。倘若真的有人以为中央政府听从一个不具备行为能力的孩子的童言是“善解民意”的表现的话,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一个关系到全国十几亿人口休假的法律法规要以一个孩童的做秀之语来研究定夺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怀疑这些政府部门领导的智商出了问题。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回到五一大假的存废话题。对于废除五一大假,有人(据说是专家)说,因为,五一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所以不应该与国庆节和春节享有同等的待遇,而应让位于有着传统文化色彩的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对此,我不敢苟同。

其实,任何一个假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属性,或者民族,或者政治,或者宗教,但哪种属性更为“重要”,却没有可必性。比如,圣诞节,就是一种带有宗教属性的节日,如今,在西方社会,圣诞节几乎成为全社会最重要的节日。而国庆节,有的国家带有民族的色彩,而更多的则是带有政治的气味。因此,以五一节不是民族的节日而要弱化它的节日氛围,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五一节的来历。

五一节的全称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188651美国芝加哥城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降低劳动强度而举行了大罢工,罢工经过了艰苦的流血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7 月,恩格斯在组织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时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第二国际的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了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51,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在我国,192051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先生也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4912月,我国政府即决定将51定为国家法定的劳动节。

明显的,五一节是一个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节日。在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过不过五一节。比如,作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发源地的美国就不过五一节的,美国人有意地回避了五一,而把劳动节设定在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而社会主义阵营,不论是苏联,还是中国,不论是  中苏和睦时期,还是中苏对抗时期,五一节是永远的共同节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共产党沦为在野党。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抗起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旗。五一节,作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节日,她的存废所带来的政治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任何刻意弱化五一节的观点,都是不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