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投诉是改善管理的契机——《半部论语学管理》


1,23,员工投诉是改善管理的契机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12.13

【译文】

孔子说:“在怎样受理诉讼案件方面,我与别人差不多见。不同的是我受理了某种诉说案件后,就想到要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诉讼案件再发生!”

【评析】

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那颗仁爱之心。孔子觉得,作为一个执政者,不只是要能做到公正地受理百姓的诉讼,更要通过这些诉讼了解到百姓的疾苦,设法不让类似的诉讼再次发生,也就是说要消除产生诉讼的根源。这无疑是对执政者的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同样,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就是怎样消除职工的各种不满和投诉,也只有消除了职工的各种不满和投诉,才能真正激发起工人的积极性,工人也才能真正与企业融为一体,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因此,怎样公正地处理职工的各种投诉,怎样根据职工的投诉找出导致投诉产生的根源,然后加以改善,是每个职业管理者必须经常考虑的问题。

职工产生投诉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些投诉是正当的,有些投诉是不正当的,所以受理投诉的第一步是要对各种投诉加以分析归类。对于那些不正当的投诉,要给予适当的解释。

对于那些适当的投诉,也能划分为可以立刻解决,或不可以立刻解决的两大类。比如说,有工人投诉某车间主管工作态度粗暴。如果情况属实,我们当然要对车间主管进行教育,但是,不能因此就将车间主管辞退,还是要给车间主管改善提高的时间。但也有许多投诉是可以直接受理,并彻底消除导致投诉产生的根源的。

我们都知道,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管理秩序,会制定许多规章制度,管理越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就越多越细,有资料介绍,国内某知名民营企业的管理规定多达五十万字。个人觉得,这样多的管理规定并不能证明该企业的管理多么完善,相反,说明了该企业的管理依然非常落后。我们不难想象,五十万字的管理规定必然像枷锁一样束缚了职工的言行,即便什么工作也不干,只看看这五十万字的管理规定,也会产生莫名的精神压力。事实上,熟悉管理的人都知道,不管多么完善的管理规定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盲点和不合理性,任何管理规定都不可能设计考虑到各种情况,那么每当新情况出现的时候,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都将无所适从。更何况,如此多的管理规定,要修改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就会出现,明明是不合理的规定,也必须按照不合理的规定去做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也变成了,不是规定制度为人服务,而是人为制度服务的荒唐局面。

真正管理成熟的企业,并不制定那么多的管理规定,除了生产管理体系方面的规定和基本出勤管理规定之外,制定一些明确的管理原则,许多具体的做法都授权给各级管理者去处理。高层管理者只负责对管理者的管理是否公正、公开、适当等进行监管指导,一旦发现问题,也可及时加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