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朱德
(1886~1976)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91976)。四川仪陇人。原名朱代珍,后曾改名朱建德,字玉阶。1909年在昆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同年冬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返回昆明,任讲武堂军事教官。19131915年任滇军营长、副团长、团长。1915年起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1917年升任旅长,在四川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9月赴德国留学,11月由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被派往川军,争取杨森部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11月,和杨暗公、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领导四川泸州、顺庆起义,策应北伐。1927年遵照党的指示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19278月,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军长。起义失败后,同陈毅率领余部转战闽赣粤边界。19281月,同陈毅等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把工农革命军和湘南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武装夺取政权。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1、第3、第7、第4师。同年4月,同陈毅率起义部队和农军转移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成立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29年初,他同毛泽东率部向赣南出击,后转入闽西,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后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1930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8月,任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同月任红军总司令。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011月~19319月同毛泽东一起指挥第一方面军,先后挫败国民党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1931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军事人民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3年春同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一起,指挥所部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1934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10月参加长征。1935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朱德继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他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地结束了长征。19376月兼任军委成立的军事研究委员会主任,领导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研究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开展军事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周恩来、叶剑英代表中国共产党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就共同抗日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后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还兼任军委前方军事委员会分会(后改称华北军分会)书记,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对日作战。19384月同彭德怀等指挥部队挫败日军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九路围攻”,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发表《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全面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和各种战法,对指导和推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81939年间,他先后兼任过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曾指挥部分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一起对日作战。朱德坚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对国民党军进行细致的团结工作,争取他们共同抗日。当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制造摩擦时,则坚决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19402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朱怀冰部进犯太行抗日根据地,他同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力一部,在平汉铁路东西两侧先后进行卫(河)东战役和磁武涉林战役,打击朱怀冰部,对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起了重要作用。19405月返回延安后,直接参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同年冬,首倡“南泥湾政策”,指示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10月,在延安参与发起成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被选为联盟执行委员,从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工作。11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事教育委员会和军事学院,他负责领导军事教育委员会并兼任军事学院院长。1945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作战的经验,论述中国人民抗战的军事路线、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以及养兵、练兵、用兵的方法。同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毛泽东一起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向日伪军开展全面反攻,解放了华北、华中等广大地区。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3月,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同刘少奇、董必武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秋,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10月,指导晋察冀野战军取得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后参与组织和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19494月,同毛泽东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部署渡江战役和解放西南、西北地区的重大战役,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人民军队,决定战略战术。朱德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11月,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起,还连续被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9年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的批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他进行了抵制。197676日在北京病逝。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