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色戒》
陈家桥
《色戒》对于张爱玲的故事的还原是成功的,但李安相比于张爱玲来说,用电影的方式作出了一些超越,或者说他用他的方法讲了一个有关爱情与事业的复杂博弈故事。王佳芝要刺杀汉奸易先生,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故事框架,王佳芝必须要杀掉易先生,这对于小说和电影来说,都是一个基本的叙事要求,不仅针对于王佳芝的爱国,更重要的在于她的道义选择,只有杀掉易先生,作为一个人,她才能获得她内心的直接胜利。张爱玲和李安也都明白这个简单的刺杀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便是暗藏在王佳芝内心深处的一点欲望,这种欲望是王佳芝戏剧性的必然埋伏,因为她正是利用自己的色,去争取到接近易先生的机会,并终于俘获了易先生,这是一个丰富的过程,电影和小说的经验都在这个过程里发生了变形,也就是说张爱玲和李安都承认王佳芝对于易先生,有了十分主观的个人性,个人感受,可以说她的个人欲望开始显形,她看重了与这个汉奸微妙的感情拉锯。
但我认为《色戒》的基本认知是有待商榷的,这或许也正是张爱玲留下了阴影的地方,抛开她与汉奸丈夫胡兰成的个人历史不说,单就易先生与王佳芝的故事来讲,王佳芝对于个人欲望的倾斜,实在是有关于她个人在俘获易先生过程中,对于个人表演的那个麦太太身份的深度迷惑。麦太太会怎么做呢?麦太太一边和易太太打牌,一边却要勾引她的丈夫,她的这个表演中的故事,她所承受的压力如何释放?在这个角度上讲,麦太太必须仰重个人欲望,她的媚眼、勾搭、情感,都在这个麦太太身上详细的欲望化了。可以说,自从王佳芝必须扮演麦太太之后,其实《色戒》仿佛更加看重对于王佳芝向麦太太这个方向的还原,并且麦太太有了更大的戏剧性。
《色戒》有一个十分强调的物质主义姿态,无论是打牌输钱,找钱布置房间,还是她得到易先生的公寓,包括最后的六克拉的钻戒,这都是物质主义对于这对野合的男女纵情的修饰,物质在这个意义上,构筑了比精神更无形的一种象征性,从而使得易先生和王佳芝的爱情似乎更加的不容易起来。《色戒》就是在这个双重的故事圈套里内外溢出,一圈是王佳芝要刺杀易先生,一圈是王佳芝必须爱上易先生,这两重故事,使得王佳芝的精神状态不断向欲望靠近,而逐步离开她的初衷。王佳芝可能在最后看到了一种单一的易先生的人的存在,是欲望、物质和简单化了的情感,遮挡了她的刺杀的绝对目标,她失去了对那个原有的我的控制,易先生因而逃脱了。
从这个方面来讲《色戒》是张爱玲对于王佳芝复杂经验的一种简单处理,李安还原了张爱玲的基本想法。王佳芝是绝对主力,绝对重点,也是影片惟一的重点,易先生和梁朝伟充分的格式化,因此王佳芝和汤唯才如此在六克拉钻戒前肆无忌惮,让欲望作主,让精神成为物质的修饰,让复杂经验彻底情感化,王佳芝是一个悲剧。《色戒》是一部好电影,但它所依赖的物质主义和欲望形式的塑造,仅仅是在电影美学上有一些陌生化,从电影的叙事上来讲,它比张爱玲的小说要更加的主观,它讲述了王佳芝,一个尴尬的失败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