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可由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觉察出来,我们社会里仍然很普遍的腐败行为,与我们财政缺乏有效监督的状况关系密切,在程度上表现出正比的关系。
财政,或更确切地称为“公共财政”——每一家庭内部有所谓“家庭财政”,它是最早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因为亚里士多德将经济学隶属于家政学。“家庭财政”或王室贵族的财政,在西方社会里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而逐渐演变,至中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城邦国家里,财政已成为市民参与的“公共”问题。
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我们在斯密的著作中可以查找。斯密的“法学讲义”手稿B,清晰地勾勒出现代社会的“政府原理”——包括公共开支与税收原理。
以下引述的,都是一般原理,除非中国境内居然没有“土地”、“资本”、“劳动”这三类要素,否则我们逻辑地需要尊重这些原理。
斯密指出:由于私人收入最终来源于他所拥有的土地、资本、劳动,国家课征于私人的每一税种的税入,最终来源也便是这三大要素。在这里,斯密阐述了赋税的三项准则:
(1)税负的平等原则。大致而言,一个人缴纳的税额应与国家向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成正比;
(2)预期的确定性原则。每一个人应缴纳的税额,应尽量地确定,而不是随意。纳税的时间、方式、数额,都应公布,从而民众能够对自己应缴纳的部分有稳定的预期。
斯密指出,哪怕税负本身相当不公正,但与税的不确定性相比往往是小得多的一种恶。当税是随意课征的时候,每一个纳税人都被置于收税人的权力之下,收税人可以加重他所不喜欢的人的税负,或借助于恐吓来索取礼品和金钱。
(3)税耗节约原则。每一税种都应尽可能地减少征税额与入库额之差,这一差额称为“税耗”。谁耗掉了这一差额?腐败分子和官僚分子是罪魁祸首。此外,还应考虑税制本身的不合理性导致的税耗。这一不合理性的杰出案例就是所谓“拉弗曲线”——过重的税率抑制了工作努力从而降低了税入总额。
现在我们来探讨财政民主化的原理及其表达。第一原理就是:“民主监督下的财政,远比无人监督或征税者的自我监督来得更有效率且更具公平性。”
不要忘记,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是这样一句平平常常的口号:“不纳无代议的税”(notaxationwithoutpresentation)。这一口号的适用性远远超越了西方文化的境域,凡是有独立人格的地方,政府就很难有效地只收税而不许纳税人有效地表达意愿。
财政民主化的第二原理是:“以开支定税入”。这是各国的经验,行之有效且合理。政府既要“开支”,就要公布为何目的而开支,于是全民皆知该项开支是否必要(从而为此是否应增设税种或税额),以及日后监督其税入是否用于该项开支。这样,我们的公共财政,就远比我们在家庭财政里“以收入定开支”更有效率。
有了基本原理,实践者才可能寻找它们在中国社会的合适表达。
但目前今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估计要达到5万亿元,上半年已经是2.6万亿,也就是说今年一年可能增加的财政收入就在1.2万亿,如果加上预算外、制度外的收费,总收入恐怕在6、7万亿。
可劳动者工资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是11%、12%,而世界平均工资总额占GDP的比率是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可见,政府的富裕是以人民群众的贫困为代价的,中国收税越多,税收增长越多,人民就越贫困。
因为中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80%来源于工薪阶层,增值税的70%来自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
财政,或更确切地称为“公共财政”——每一家庭内部有所谓“家庭财政”,它是最早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因为亚里士多德将经济学隶属于家政学。“家庭财政”或王室贵族的财政,在西方社会里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而逐渐演变,至中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城邦国家里,财政已成为市民参与的“公共”问题。
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我们在斯密的著作中可以查找。斯密的“法学讲义”手稿B,清晰地勾勒出现代社会的“政府原理”——包括公共开支与税收原理。
以下引述的,都是一般原理,除非中国境内居然没有“土地”、“资本”、“劳动”这三类要素,否则我们逻辑地需要尊重这些原理。
斯密指出:由于私人收入最终来源于他所拥有的土地、资本、劳动,国家课征于私人的每一税种的税入,最终来源也便是这三大要素。在这里,斯密阐述了赋税的三项准则:
(1)税负的平等原则。大致而言,一个人缴纳的税额应与国家向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成正比;
(2)预期的确定性原则。每一个人应缴纳的税额,应尽量地确定,而不是随意。纳税的时间、方式、数额,都应公布,从而民众能够对自己应缴纳的部分有稳定的预期。
斯密指出,哪怕税负本身相当不公正,但与税的不确定性相比往往是小得多的一种恶。当税是随意课征的时候,每一个纳税人都被置于收税人的权力之下,收税人可以加重他所不喜欢的人的税负,或借助于恐吓来索取礼品和金钱。
(3)税耗节约原则。每一税种都应尽可能地减少征税额与入库额之差,这一差额称为“税耗”。谁耗掉了这一差额?腐败分子和官僚分子是罪魁祸首。此外,还应考虑税制本身的不合理性导致的税耗。这一不合理性的杰出案例就是所谓“拉弗曲线”——过重的税率抑制了工作努力从而降低了税入总额。
现在我们来探讨财政民主化的原理及其表达。第一原理就是:“民主监督下的财政,远比无人监督或征税者的自我监督来得更有效率且更具公平性。”
不要忘记,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是这样一句平平常常的口号:“不纳无代议的税”(notaxationwithoutpresentation)。这一口号的适用性远远超越了西方文化的境域,凡是有独立人格的地方,政府就很难有效地只收税而不许纳税人有效地表达意愿。
财政民主化的第二原理是:“以开支定税入”。这是各国的经验,行之有效且合理。政府既要“开支”,就要公布为何目的而开支,于是全民皆知该项开支是否必要(从而为此是否应增设税种或税额),以及日后监督其税入是否用于该项开支。这样,我们的公共财政,就远比我们在家庭财政里“以收入定开支”更有效率。
有了基本原理,实践者才可能寻找它们在中国社会的合适表达。
但目前今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估计要达到5万亿元,上半年已经是2.6万亿,也就是说今年一年可能增加的财政收入就在1.2万亿,如果加上预算外、制度外的收费,总收入恐怕在6、7万亿。
可劳动者工资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是11%、12%,而世界平均工资总额占GDP的比率是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可见,政府的富裕是以人民群众的贫困为代价的,中国收税越多,税收增长越多,人民就越贫困。
因为中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80%来源于工薪阶层,增值税的70%来自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