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真正享受到了此轮大牛市的盛宴?这个问题不用我回答,也无需回答。
基金又在演绎着“抱团取暖”的老游戏了。当股指处于6000点左右的高位时,或许这是基金的唯一选择,其实基金也别无选择。基金只有“抱团取暖”,才能熬过股市寒冷的冬天,才能熬过目前市场的大幅震荡。事实上,基金“抱团取暖”并非是什么新鲜事。前几年大熊市时,众多基金就纷纷扎堆于“五朵金花”中,也造就了一波局部牛市行情,并导致“二八现象”以及后来“一九现象”的发生。
但如今的市场环境显然已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股改近乎完成了,投资者队伍壮大了,包括中国神华、中石油等诸多H股的回归,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优质资产的大量注入,又进一步地提升了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如果说流动性泛滥在此轮大牛市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上市公司本身质地的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轮牛市以来,几乎所有的个股或板块均被轮炒了一遍。去年上半年是一波普涨行情,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无疑是有色金属类股票;下半年则是在众多“大象”纷纷起舞的影响下,蓝筹股出现大幅飙升,而此时那些低价股、题材股则没有多少机会。但正如俗话所说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今年上半年低价股行情的崛起,又导致了基金的集体郁闷;而5月份证监会两次“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以及随后而来的印花税调整,显然又“调整”了投资者的操作思路,亦即价值投资才是大牛市的主旋律。自此,今年行情的格局基本定型。
价值投资理念作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立足市场的根本,其对市场、对于投资者的导向作用不容置疑。但正如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差,当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时,真理就已经不再是真理而是谬误了。
笔者之所以认为目前的大牛市实乃“跛脚”的大牛市,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基金不都是高举着价值投资的大旗吗?但实际上到底有多少基金是在进行真正的价值投资呢?以中邮优选基金为例,该基金年换手率高达600%,频繁地买进卖出,和一般的投机客相比较几乎没有什么两样。A股市场虽然已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但仍然没有摆脱“概念式”炒作的束缚。基金不断变换的投资理念,其实只是相关“概念”的改头换面而已。从去年初有色金属类股票的狂舞、食品饮料类股票的异军突起,到今年所谓的大蓝筹时代等等,莫不如此。
在股指冲上5000点之后,关于蓝筹泡沫的争论又起。其时,就连基金也感到困惑:市场上到底还有多少价值洼地?但基金经理的困惑归困惑,股价上涨归上涨。在基金的高举高打下,股指一气呵成攀上了6124点的目前最高点。而两市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70余倍,已将2001年的66.99倍抛在了后面。
如果说当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在低位时基金奉行的是价值投资理念,那么在蓝筹泡沫出现后基金还一味地强行做多,显然基金像一般的中小投资者一样将其固守的“底线”也抛开了。作为已掌控市场话语权的基金,对市场走势的影响不言而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金不得不在股指处于高位时纷纷“抱团取暖”。
另一方面,当基金在享受着净值的大幅增长、在享受着牛市盛宴的同时,亦有许许多多的中小投资者仍然在备受着大牛市的煎熬。特别是“5.30”暴跌之后,诸多持有低价股的投资者甚至还在苦苦地等待着解套的机会。尽管上半年股指的最高点为4335点,而下半年则攀上了6124点,股指涨幅近50%,但这些投资者却成为只赚指数不赚钱的一簇,成为这波暴发力极强行情中的看客。
或许有人会认为,投资者也可以像基金一样去投资蓝筹股。但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那些没有多大投资价值的垃圾股总会“传”到其他投资者的手中,除非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家家质地优良,每家都具有投资价值。但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