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的日子里(二)


 

夜赏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在二人转的发展历程里,赵本山不可磨灭的!2007年大年初六赵本山与二人转弟子一行35人启程赴美,在美国洛杉矶和旧金山成功演出两场, 二人转进入巅峰时期。而刘老根大舞台是观看二人转演出的很好去处,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赵本山很多弟子的演出。因此第二次到沈阳后,在沈阳朋友的热情下,我们欣然前往“刘老根大舞台”,进场后那种火爆场面好像只有在小时候看电影才有过,1个能容纳3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我们因为去的比较晚,只买到加座,但加座上也是人挤人的。在近2个小时的演出中,二人转的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诙谐的语言、夸张的手段、幽默的形式,现场激情互动以及每个演员的绝技等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每每逗得观众开怀大笑。我虽然坐在加座上,眼睛又近视,有人表演时也就只能看到2个人在晃来晃去,但其语言的幽默我还是能体会到的,也深深被现场的气氛感染,特别是刘贵妃回宫的那出,真的是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在这场演出中先后有3位在《乡村爱情》中扮演角色的人出场表演,好像人气最旺的是“小沈阳”的演出。不过在二人转中,要不就是男扮女装,要不就是丑角,要不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感觉还是有点不适应。(感谢朋友于梅小姐的热情)

 

风中游北陵

 

北陵,本名“昭陵”,位子沈阳城北约十华里,故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陵区古松参天,湖水荡漾,金瓦红墙,斑斓耀目。充分显示出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榜和神秘,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激起思古之幽情。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至顺治八年(1651)初步完工。康熙、乾隆及嘉庆各朝又对之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它既保持有清初关外某些建筑特色,更多的则是按照中原王朝陵寝制度所改建的。所以它与明清皇陵有许多相似之处。

  沈阳解放后,昭陵和其它许多历史文物古迹一样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并被列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陆续拨出专款,对之进行全面修缮。现在,这座曾经残破不堪的古陵已重现其昔日的辉煌。同时,园林管理部门为了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拓造人工湖,增建亭台阁榭、种植各种花草树林,设置各种游艺及体育、文化娱乐等场所,这些举措给这座古老的陵园注入了现代生活气息,使它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风景区和游览胜地,每年接纳来自海内外的游人近百万,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沈阳的窗口。

雪中舞深情

19日,伴随18日的寒风肆裂了1天,早上起来后竟然是白雪世界,这对于在南方长大的我来说,可是件难得的事情,在记忆中小时候还是能经常看见雪的,但到工作后,就再也没有看见过白皑皑的世界,每年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没回去之前下雪,有时会出来后也会下雪,但在家里就是不下雪,因此总感觉大学毕业后,饱受社会大染缸的着色,在我的心中再也难以找到纯洁的天空。

 

朋友情义重

在沈阳的日子里,和客户的销售人员一起久了,感觉相处非常的愉快,分开一段时间后还颇有点留恋。

在这些日子里,我还结识了沈阳的一位兄弟,我们开心的聊天,大家可谓是相识恨晚,这位哥们在沈阳的时候给了我不少的照顾,谢谢,哥们!

谢谢客户的销售人员和领导!

感谢同事张辉!

戴高诺07122日凌晨于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