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3日,集团营销客户年会在上海周庄胜利召开。会议的前一天,在前往宾馆的路上就听说周庄是个很美丽,而且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况且之前也曾无数次的听到朋友来江淅一带旅行,都要到“中国第一水乡”来看一看。今日有幸能身临其境,不免有些激动。
从浦东到周庄,大概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可以领略一番国际化大都市的景象,金茂、南浦大桥、地铁、高架路,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高耸入云的建筑,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张力,走在这里的街头,感觉自己不自然的要奋发奋图强,否则一定会淹没在一个又一个小弄堂里,做一个俯首贴耳的上海小男人。
旅途疲劳,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被一阵颠簸惊醒,两边映入眼帘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绿草荫荫,湖水泱泱,好一派丰足的景象。十里八里,就是一个村镇,一排排江南的小楼林立,每排楼间一条小河分割,家家都有船屋,停在自己的房后,傍晚炊烟袅袅,日暮斜阳,宛如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一座座小桥将村镇连接上,分不清是水在城中流,还是城在水中建。
正在感慨之余,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周庄附近的目的地云亭山庄,除了不能上网以外,其他环境还不错,而且距离周庄风景区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匆忙的入住后,已无暇顾忌休息,一行四人相约,准备夜游周庄,领略江南的歌舞升平……
为了领略周庄当地的风土人情,一行四人从住地到周庄雇了二辆人力车前往。一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二来也想为周庄的环保事业做点贡献!
说实话,象我们这样的体格,两个人一车,确实对车夫有些不恭。我们的车夫是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看着她沉重的背景,心里早已无暇顾及周边的风景,看着她一路上与我们谈笑风生,一点也没有倦累的意思,心中不禁升起一丝酸楚,正所谓:相同的社会基础,不同的生活追求,她们这种质朴、简单的追求也许给她们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和无限的幸福。
大约15分钟路程,我们便到了目的地,还没有进庄一种江南秦淮气息便扑面而来。
沿着步行街前行,两旁建筑是典型的江南人家,两三层的排楼,古色古香,门面多以经营一些当地特色餐饮为主。提到特色食品,不得不说一下,蹄膀(俗称猪肘子),因为此地曾出了一位明朝富贾沈万三而命名为“万三蹄膀”。从命名上不难看出:第一当年沈万三在中国的地位可见一斑,真是一人得道,猪犬升天啊;第二:江南人民的偶象崇拜意识有多强烈,不用周庄命名,而用心中偶象沈万三命名,这种动力支持多少江南人民走入小康水平,确实值得我们北方人民学习啊。
在一个不经意的小弄堂我们转了一个弯,穿过一排小楼,眼前豁然开朗:小桥、流水、人家组成的绚美画卷怡然展开。河中小船屋载着花灯来来往往,河两岸的石板路曲径通幽,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座石拱桥横跨河上,两旁挂着红红的灯笼,加上江南的特有评谈唱腔,好一派江南秦淮风情。心中不免惊奇,此种江南美景李白定是不知,要不然在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怎么会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伤感失落”呢。孰不知江南风景美不胜收啊。
穿行于一排排老式建筑之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鲁迅的文学做品跃然脑海之中,润土、祥林嫂、孔乙己好象就行走于我的左右。在这诗情画意之地,首先有一种做诗的冲动,同行的人也许都被这种秦淮风景所吸引,无人言语,都出奇的静,也许各自都沉醉在自己的文学长廊中。
沈万三,明朝江南盐商,不得不提:“沈万三,名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游览沈宅,可谓感慨万千,万尺豪宅,富甲天下,八进厅堂,三起三落,令人惊奇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气派生活同时,也不免有些婉惜:沈万三的起家缘于路遇朱元璋施助得道,但富可敌国的财力让朱元璋也为之汗颜,最后反被朱元璋迫害,充军南下。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用通俗的话来讲,不是不给机会,而是没把握住机会。虽然最后惨淡经营,但还是辉煌半世。
月光肆意的撒在河面上,微风悄悄的掠过脸庞,让江南的月色显得分外亲切。加上沿河的歌舞升平,有一种特别的韵味。一行四人坐在沿河的荼馆里,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沉醉于往事今生。也许人人都在感叹驻足这里的时间有限,都在遗憾这种人间美景没有与至亲至爱的人一同分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