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管理思想如何“落地”》13:制度-被动的感应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总裁研讨会专题讲师耿启亮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整体分5个部分:

  l管理思想为何很难“落地”;

  l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

  l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

  l从组织成长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

  l管理思想“落地”原理。

  其中,第二部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分3个章节:

  l究竟什么才是企业文化;

  l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l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本文属于第二部分,第二章节中的第二小节。

  1.制度:被动的感应

  那么,究竟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呢?如何让所有员工的意识都朝向同一个方向,而且是我们希望朝向的那个健康的方向呢?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猴子和香蕉的实验。先看实验的第一阶段。

  猴子和香蕉1:



  实验的情况是这样的,实验人员把3只猴子放进了一个大笼子里,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们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猴大、猴二和猴三。在笼子上方有一挂香蕉,实验人员在香蕉上设计了电网,只要猴子一碰香蕉,就会招到电击。实验设施就是这样。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三只猴子的表现。

  三只猴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环顾四周,很快就都看到了香蕉。

  最先按捺不住的是猴大,二话没说就跳了起来,接着,一声惨叫,跌下来。

  猴大蹲在角落里,在疼痛中也不忘记看看香蕉,看看其它猴子。

  原来,这香蕉只能看,不能碰,一碰就手就疼。

  另外两只猴子不明所以,猴大这是怎么了?不明白。不到1分钟,猴二也跳了起来,于是,又有了猴大同样的故事,也蹲了下来。这时,猴大叽叽大笑,猴三不明所以。于是猴大、猴二都看着猴三,又再看看香蕉。

  猴三想了想,比较奇怪,香蕉有什么问题吗?可是,没过1分钟,猴三还是跳了起来,于是又有了同样的故事,而此时,猴大、猴二同时大笑。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又过了5分钟,猴大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于是又有了同样的故事,只是大笑的变成了猴二和猴三。

  就这样,同样的故事不断的进行着,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猴子跳起来的时间间隔慢慢变长,下表是部分实验记录:

  猴子和香蕉1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平均跃起周期

  (猴子跳起时间间隔)

  15分钟5分钟

  1小时10分钟

  3小时15分钟

  5小时15分钟

  接着,实验人员改变了装置,又做了第二个实验,如下:

  猴子和香蕉2:


  实验人员把电网改成喷水器,任何一只猴子一碰到香蕉,所有猴子就会同时招到水击。

  实验人员重新换了三只猴子,装进笼子里。为了讲述方便,我们叫他们猴四、猴五和猴六。然后继续观察。

  不到1分钟,猴四跳了起来,刚摸到香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笼子里哗哗哗下起了大雨,一时间三只猴子都莫名其妙的被淋成了落汤鸡。还没等猴大反应过来,猴五和猴六就冲上来,暴打。

  猴四好容易缓过劲来,于是明白了,这香蕉不能碰,一碰不仅会淋雨,还得挨打。

  3分钟后,猴五还是跳起来了,于是同样的故事发生了,猴四和猴六暴打猴五。这时你会发现,其中猴四使的劲最大,打得也最狠。

  故事就这样不断的重演,不过随着实验的进行,猴子跃起的时间间隔迅速增大,并趋于平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表:

  猴子和香蕉2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平均跃起周期

  (猴子跳起时间间隔)

  15分钟5分钟

  30分钟15分钟

  3小时56分钟

  4小时58分钟

  5小时1小时

  好了,实验先看到这,现在,我们对实验的两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一下。阶段1和阶段2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处罚装置不同,阶段1只处罚“当事人”,而阶段2只要有一个成员违章,就对全体进行处罚。

  阶段1的结果是,花了3小时,将猴子的平均跃起周期增大到了15分钟,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阶段2的结果是,也花了约3小时,但将猴子的平均跃起周期增大到了1小时,并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显然,阶段2不管从效率还是效果上讲,都明显强于阶段1。

  为什么?

  我们回到企业文化的话题上来。实验中的电击和水击装置类似于我们企业管理中的什么?

  对,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企业制度。那两个阶段的制度产生的效果为什么不一样?两种制度有什么区别?

  我们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开会不能迟到这件事情,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制度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针对开会不能迟到,有两种制度,一种类似于电击,就是迟到就罚款,不同的公司罚的额度不一样;另一种是罚站,只要有一个人迟到,所有的人员都集体罚站,你迟到几分钟,大家就即刻把会停下来,集体陪你罚站几分钟,站完了,什么也不说,继续开会。

  大家想想,哪种制度效果好。

  对,显然是后者。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回到前面的话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一定是意识。那么,只有你的制度触及到了意识,才能真正起到效果。人都是要面子的,大家一起罚站,别说10分钟,就是10秒种,那也会成为莫大的耻辱,有过一次让人陪站的经历,谁都不会再出现第二次,陪人站的经历虽然没有让人陪的滋味强烈,但同样也有不一般的感应。

  所以,我们在制订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意识”的作用。比如,美国消防人员中层领导有个制度:FIRSTIN,LASTOUT.人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会有刺激感应,就是条件反射,制度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当紧急时刻,人们的条件反射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美国“9·11”事件中,死的消防人员,有许多中层,就是因为“FIRSTIN,LASTOUT”这个条件反射引起的。

  所以,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个层次上的手段,它能让人产生一种被动的感应,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下一篇: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14:环境-被动的心理

  耿启亮的博客:http://gengqiliang.blog.sohu.com

  用友致远:http://www.seeyon.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QQ:243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