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股申购类产品分析


  2007年1—10月,共有19家商业银行发行了72款新股申购类产品,全部为浮动收益产品,其中非保本产品为69款,而保本产品仅为3款。

  大部分该类产品没有明确具体的申购对象,只是明确产品期内所上市的新股均为申购对象。比较特别的是,除工商银行专门为申购某一支新股发行了“灵通快线”系列产品外,其他产品的申购对象则一般包括所有产品期内新发行的股票,且无大盘股、小盘股之分。

  产品发展最新特点

  2007年,新股申购类产品是理财市场的热点,该类产品的发行量呈上升趋势。1至4月份每月平均发行量不足5款,5至9月份每月平均发行量为7款,9、10月份平均发行量达17款之多。在期限方面,除开放式产品外,所有产品的期限均在2年以内,而1年期的产品约占一半以上。

  在产品收益率方面,该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和实际平均收益率总体都呈上升趋势。随着07年市场发展可以看出,新股发行情况的改变、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和各种相关政策对这种上升趋势都没有影响。07年内前11个月沪深两市共发行100支新股,若以申购价为基点,在上市交易当天任何时点卖出都可以获得154%-205.88%的平均收益。但由于新股申购较低的中签率,新股申购类产品的收益率往往无法达到154%-205.88%的水平。

  该类产品预期发展

  从07年市场来看,银行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还受到下列因素影响,主要还表现出如下的预期发展情况:

  (1)挂钩标的物所在市场的周期性导致该类产品的期限与结构趋向简单以避免收益降低。

  出于对资本市场“牛熊”交替周期性特征的担忧,07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期限与结构都日趋简单。资本市场“牛熊”交替的周期一般在3-5年,为了避免在产品期内,由于产品的申购对象所在市场进入向下周期对产品收益情况产生负面影响,新股申购产品不得不做出以上调整。

  (2)投资者对二级市场炒作效应导致实际收益增高,预期收益不难实现。

  依据研究得知,若以中签率为权数对新股申购资金的收益率进行预期,其收益率仅为0.5%-0.8%左右。但由于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期限多在一年左右,且发行时间和发行密度比较平均,因此,只要资金运用分配合理,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管理期内参与一半以上的新股申购是可以做到的,而其累计收益率也可以达到25%的水平。从今年来看,由于07年国内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者对新股的追捧,今年银行所发行的绝大多数产品给出的平均5%-15%的高预期收益率都不难实现。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及上海普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