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成了贪官的“口头禅”


    “他是一个过节到处躲送礼的好官,真不应该走到今天这一步……”昨日上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2号法庭外,一位前来旁听罗德忠职务犯罪案的群众如是说。(12月8日中国网)

    是什么动力催生一个过节到处躲送礼的好官,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呢?报道称,罗德忠是近年来普洱市在任上“倒”下的级别最高的官员,他是土生土长的普洱人,两个月左右之前,刚在看守所里度过了43岁的生日。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竟会有沦为阶下囚的一天,即便是在伸手向矿老板收钱的时候,因为他觉得收那些钱实在是“人之常情”。

    好一个“人之常情”,想想看,有多少“落马”贪官如是说。他们东窗事发,总是以各种名目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有的说收取红包是人之常情;有的说我为你办事,你给我好处是应该的;有的说我不收钱就会得罪人。贪官的话乍听起来好象颇有人情味,但是,在铁的罪证和强大的法律攻势面前,他们所谓的“人情往来”之说不攻自破。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重要的职务在身,没有可以“创造”利益的权力,这种“人之常情”还在吗?那些能够主动预约官员吃喝玩乐的人,那些能在年节和平时大包小包甚至现金送上门的“贵宾”,那些“甘愿”委身官员充当情妇和二奶的,有几个是冲着“人之常情”来的呢?

    按理说,罗德忠受党的教育多年,也曾有过过节到处躲送礼的“壮举”,对这些道理不可能不懂。但是,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其贪婪欲望的膨胀,把这一切都抛到了脑后,终日沉醉在虚假的“人情往来”之中,为自己的贪婪寻找借口,昏昏然,欺人也自欺。然而东窗事发后,又拿这种贪官们常用的“人情往来”的“口头禅”作狡辩,这就显得特别苍白和脆弱,根本不能成为开脱罪责的理由,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古人早就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今天,身陷囹圄的罗德忠悔之晚矣,我们从中该悟出深刻的教训。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人抵制住一时一次的诱惑固然容易,但一生一世抵制住诱惑却是很难的,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疯狂的贪欲就会一泻千里。

    因此,领导干部要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必须有相当的恒心和毅力,始终保持诚惶诚恐的心态,持之以恒,克始敬终,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不为权所屈、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欲望在自己的身上膨胀为贪欲,才能保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长久的行动。

    应该说,罗德忠也曾对自己严格要求,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一心扑在工作上,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恒心和坚持,逐渐在权力、金钱等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成了俘虏。所以说,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不能在有情的人情和无情的法律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不能理直气壮地对那些带有不正当目的的“人情往来”“却”而远之,等待他的将是罗德忠一样的下场!

   新闻链接:云南普洱原副市长受审 曾逢年过节躲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