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新闻和我住的地方有关系,大家请看这篇报道:
我区入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与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联合主办的“2007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于12月8日在上海佘山举行。作为本次论坛重头戏的“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评选活动”也于12月8日晚正式揭晓。上海松江区、杭州、成都、昆明、丽江、北海、三亚、桂林、湛江、五大连池等10个城市,成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据了解,十大休闲城市的推选是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城市休闲基地设施、城市休闲环境、休闲文化、休闲满意度等五大方面20余个小项,通过《求是》《小康》杂志社和中国休闲小康论坛组委会采用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以及专家推选的方式,从全国范围内推选十大休闲城市。
我就住在这十大休闲城市之一的上海是松江区;这个论坛的举行地-上海佘山,是松江区的标志之一,我走出家门,一抬头就能看见。我曾经给我们这个小区写过一段广告语,这段广告语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里北依山、东傍水,这里聚才气、汇才子。我这里说的北依山的山,就是这篇报道中所说的佘山;说的水,就是紧贴着我们小区的一条不算太小的河—沈泾塘;说的才气和才子,是指我们这个松江大学城的人文荟萃。这块地方目前已经汇集了包括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共七所在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七所大学风格迵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非常地漂亮和时尚。沿着环绕大学区域的路线走,那是一条让人赏心悦目的校园风景线。真羡慕那些大学新城里的大学生们,呆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也是一种享受。可惜,我们读书的八十年代,没有这样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美景。
当然,这项评选,从主办单位来看,不能认为是国家级的档次,因此选出来的结果也很难说有多少权威性,听听也就算了。现在这样的评选很多,如果说现在很多的个人热衷于选秀的话,现在很多的城市则热衷于此类选美。我倒觉得,这种评选更应该由国家权威部门来进行,否则得话,怎么让公众相信它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呢?其余九座城市都是一个完整的市,当选休闲城市的,只有上海入选的不是整个市,而只是上海的一个区—松江区,这听起来似乎和休闲城市的说法不那么贴切。
不过,我到过上海所有的区,确实没有哪一个区,总体来说,有松江区,尤其是松江新城这样的统一规划,这样的风光无限和这样的美不胜收。当然,就整个松江区来说并非如此。松江老城和松江新城,被沪杭高速公路一分为二地隔成了两个世界;老城虽也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名胜古迹,比如上海两座4A级的旅游景点,东方绿舟和方塔园,后者就座落在松江老城里。但是,就整体来说,老城的房子是各历史时期各种建筑的大杂烩,没有风格更没有品味,看上去灰蒙蒙、乱哄哄的。可一过沪杭高速公路的另一面,眼前则豁然开朗、一片清爽。整齐规划的地界上,是一个个风格各异,但都不乏新潮和时尚的小区,或高层、或多层、或别墅、或民居;将这些漂亮的建筑群串起来的,是无限伸展的绿色林带,是四季不断地花红叶绿,是一汪汪池水、一片片绿地和无数个精致的景观点。走在新城,感觉就像游在一个无限宽大的公园里;住在新城,就像是生活区和公园区已完全地融为一体了。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由衷的赞叹:太漂亮了!一位曾到过美国留学的学生来看我,看到松江的美丽,说:这里就像外国一样。
可是,如果认为松江新城的所有景色都是美好的,都是休闲的感觉,那就太乐观了。住进来一年多了,最让我难以忍受的,就是松江的交通。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感受:
最近,有一条统计,说上海市民出行,每人每月的平均花费是175元,而上海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840元;也就是说,有一部分靠生活最低保障补贴生活的市民,每月的交通费支出超过了生活费的20%。如果说上海的交通费太昂贵了点,那么,到松江来体验一下,就会觉得,松江的交通费和它的漂亮一样,都可以成为上海之最了。在上海市里,一般乘公交,空调车全程就是2元钱。而在松江区,我2006年年底住进去的时候,公交非常少。好容易等到2007年9月22日,一下子,松江公交大升级了,一晚上就突然推出了十几条公交线:统一的色彩,红白相间的,统一的宽体车身。在家门口,也总算可以乘上公交车了。可是,这些仅在松江城区内跑得公交车,票价范围是1-5元,也就是说,仅在区内乘车,花的车费就可能是在上海市区跨几个区乘车所花费用的两倍。这合理吗?管理者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仅在一个区里乘一趟公交车,就要花5元钱,这样昂贵的车费可能全中国也找不出几个地方来。想想北京的一车1元钱,另外还加持交通卡的成人和学生,分别都有的优惠,乘一趟公交车分别只要4毛钱和2毛钱,都是直辖市,都乘公交车,票价却差了十倍,这样的随意和这样的落差,我想若干年以后,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笑料的。
当今年的9月22日,我兴冲冲地去看家门口新设的公交车牌的时候,我被车牌上标注的车价惊呆了。现在中国人都在等两件大事,一件是2008年的奥运会,一件则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北京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把乘公交车的价钱和乘地铁的价钱,都降到了让上海人难以想象的低点;听说深圳和无锡等大城市也跟着让利于民,下调票价。可是,上海松江今年9月22日才推出的一大批新车新线,不但没有与全国范围内公交票价走低的趋势相一致,反而逆势而大涨。也许制定此方案的人自己是完全不需要乘座公交车的,所以,随便定多少价钱和他们都没有关系,而广大的松江居民尤其是新城居民,住到这儿来,不管表面上说得多么动听,都难以掩饰一个现实-囊中羞涩,又主要靠公交车出行。如果很富有,有谁愿意舍近求远地住到郊区来呢?这里很漂亮,只是朝九晚五要上班的人,住在这儿,可能天不亮就要爬起来了,回来时,什么都看不见了。所以,这里的居民仅有环境的美观是不够的。
如果说松江的公交仅仅是贵,那还不足以表明松江交通的所有特点,它还有一些其它的特点:比如,等车的时候,等20分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想到市里去,你得拿出一个小时的等车时间,从市里回来,当然也一样了。寒风凛冽中,或是骄阳酷暑下,站得腿发麻,眼发花,头发晕,好容易等到那熟悉的车身过来了,到跟前一看,那是一辆缩线车,半道上就折回去了。再等,等到木知木觉的时候,全线车终于来了,可是,当车快要开进松江新城,你想着就要到家了的时候,司售人员给你准备了一副药,让你吃完了再回家。车上人不太多了,售票员塞给你2元钱,这钱是让你下换乘别的车的;车为什么不开到底了呢?司售急着回去呢。我不是天天要去市里上班的,偶然乘车,也已经多次享受这种待遇了。本来是应该开到终点的车,在离终点还有七八站的时候,突然不走了,让我们下去换别的车。一天跑下来,早就累得不想动、更不想说了,这时候,甭说还退了2块钱,就是不给钱,也没有力气理论了。到松江没多久,我就学会了忍耐,对松江公交的高度忍耐;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适者生存,不适应我只能搬走。
上海的公交最近刚刚实行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车制;其实,和上海不在同一个经济档次的西安,早几年以前就是这样了。可是,上海实行这项制度后,很多司售人员看到老人不停车就过去了,或是老人上来了,冷言冷语的、恶言恶语的。最近,我看到报道,上海准备给公交司售人员补贴,补贴他们为搭载免费乘车的老人的损失。我这个经常乘坐从松江到市区的两条线-松莘线和松莘B线的乘客,却从另外的角度,看到了售票员在自己给自己加补贴。我在乘座这两线之一的时候,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售票员总会对某些乘客,比如,表面看起来比较像打工仔或打工妹的乘客,收钱不给票。这种现象很普遍,有些公交车在醒目的位置,贴着一张提示条,上面写着:收钱不买票,请打什么电话;可见,管理者是知道这种现象的。但是,很少有人去注意,大多数人并不需要拿票报销,反正给票不给票,钱是一样的,没有多少人去认真;但是,对售票员来说,就不一样了,原因很简单,收了人家的钱没给票,票款不就装进自己的口袋了吗?这种现象在我说的两条线上太普遍了。售票员明目张胆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贪污公款,太肆无忌惮,也太不把法律当回事了吧。现在,我们常说腐败,大家会认为,那是官员的事;其实,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就可以看到:中国现在的腐败问题不仅仅是官员的问题,这车上的腐败就是其中之一。售票员们一面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一面指着那不高的基本工资,向管理部门哭穷;管理部门再拿公众税收去贴他们。这样的怪现象,在上海不仅这两条线上有,我在乘坐其它公交线的时候,只要是有人售票的,比如嘉松线、上嘉线等,也都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政府部门如果要给他们贴钱,最好能两头做:一头保证公款进账,另一头再拿钱补贴。如果只抓了一头,那些疯狂捞钱的售票员们,背不住怎么得意呢,在笑自己的轻松进帐,也在笑别人的管理简单。我们的管理经常会有这样的笑话出来,贴了钱还让得利的人笑给钱的人傻呢。
有人会想,说了那么多了,说完了吧?没有。只要在松江新城的大学区任何一个车站站一下,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又一个现象:黑车比红车多。正常的公交车可能得等个二十分钟到四十分钟,可是,挂着苏、浙、皖、豫等车牌的小面包车,却成群结队地在公交站点揽着客。一方面,正常的公交车太少,而等车的学生大都没有那种耐心;另一方面,黑车进一趟城每人十元钱,松莘B线是每人七元钱,上去还未必有位子座,两者相比,很多人宁愿去坐那十元的黑车。这样一来,有时候公交车过来了,人也就少了很多;拉不到人,车自然要亏损,车就会放得更少,形成恶性循环。怪谁呢?黑车没人管理,成了和正常车平起平坐的车,正常车拉不到人,就会抱怨亏损。所以,公交行业的亏损原因很多,有些确实是生意本身的原因;而另一些,则是应该做的生意被别人抢了。有关部门不能一听公交亏损就想着往里扔钱,想着用高票价维持;而要分析一下,该扎的口子有没有扎住呢?
好在听说本月底的12月29号,松江新城就要通地铁了,新城的居民出行应该更方便了。可是,那地铁的走向很有意思。松江新城的最大特点是大学城,打一个比方,大学和地铁线的关系 ,像一个“入”字,大学在左边的一撇上,而地铁是在那一捺上。既然这里主要是大学区,地铁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离大学更近呢?为什么要岔到那一捺上去呢?原因很简单,那一捺的顶点,就是区政府和其它区级机关:法院、检察院、工商局、税务局等的所在地。七所高校的大学生们要想乘地铁,先要坐几站公交车,少则三、五站,多则七、八站,才能换上地铁;而人家区级机关里的人,走出办公室,地铁就在门口了。怪不得现在的大学生都特别热衷于考公务员呢,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松江新城很漂亮,初来乍到的人都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可是,住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这里太与世隔绝了。想到市里去一次,没有个披星戴月的一整天时间 ,你就不要想。松江新城之前还获得过一个荣誉-国际花园城市,这个称号和现在这个十大休闲城市之一的称号,听起来都很动听。问题是,人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缺哪块都不行:不吃不喝不穿衣服,没法生存;不“行”,没法出门挣钱,则更不行。我希望松江的有关领导,不要光把眼光放在街面的漂亮上。出行的方便和实惠和景观的漂亮,能两全其美当然好;如果不能兼顾,我想大多数人都更会选择前者。表面上是否漂亮和人的正常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实质性的关系,外面再是个大花园,人也不可能住在外面,走不出去,倒成了大难题了。
得知本年度最后一次房展会正在上海展览中心进行着,本文献给正在考虑买房尤其是对这个十大休闲城市之一的地方更有兴趣的人们。你们在选择入住地的时候,最好能先实际体验一下。就像找对像一样,人长得漂亮当然很重要,但是,光漂亮,结了婚以后不断制造家庭麻烦,你还能有幸福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