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内容。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离土不离乡,实现农民职业身份的就地转化,到形成现在可以用“潮水”来形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现象,“农民工”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的确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因为“农民工”待遇、处境、身份等方面的原因,使“农民工”问题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内容之一。现阶段,集中在“农民工”身上的实际问题主要有:农民工劳动待遇和生存环境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的维权问题以及农民工身份转化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好多人都已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努力,研究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想说明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上述农民工问题在短期内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将在未来10-20年内,形成一股巨大的农民工“回流潮”。
根据权威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和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总量在2亿人左右。这2亿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为:16~30岁的占61%,31~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这些农民工中的绝大部分所从事的是消耗“体力”或“青春”的简单劳动,如果集中在他们身上的各种问题不能顺利得到解决,他们也就不能实现身份转化,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将在体力或青春消耗殆尽的时候,被城市所抛弃。那时,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归农村。
农民工回归农村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完成积累,回乡创业。这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完成资金、技术、经验积累,返回家乡创业。这部分人将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
2.因伤病回乡。这部分农民工将是农村的负担。
3.因年龄、体力原因回乡。
我所讲的农民工“回流潮”是指上面所说的第三种情况造成的农民工返乡。虽然因年龄、体力原因返乡的农民工现在就存在,但就我国农民工现有年龄结构来看,每年因年龄、体力返乡的农民工所占比列很小,不足以形成新的问题。但目前这个年龄平均28.6岁的农民工群体,将在未来的10-15年开始出现回流潮,这一回流潮将在未来的15-20年达到高峰,形成新的社会问题。那时,这些回乡的农民工将是未来农村最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