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再度扎堆武汉的背后


继“一五”投资高峰后,武汉再迎资金洪流
大项目再度扎堆武汉的背后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

  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脚步,一个又一个巨型项目纷至沓来,武汉迎来久违的投资高峰,仅今年投入近百亿元和过百亿元的项目就达7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

  今年4月奠基的台资企业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一期投资80亿元;中芯国际总投资100亿元。这两个项目将促成武汉建设国内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神龙公司扩产,总投资100多亿元;武钢扩建,安排重大投资项目达50多项,总投资额达350亿元,今年就达160亿元。而围绕80万吨乙烯项目,武汉各项投资数以百亿元计,建一座现代化的化工新城,成为继武钢后武汉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

  好消息远不止于此。

  铁道部、交通部、民航……青睐的目光齐刷刷聚焦武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动建。武汉天兴洲长江公铁大桥投资110.6亿元;武汉首条过江地铁投资149亿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投资54.5亿元;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投资33.72亿元,航空枢纽建设第三期投入也将在200亿元以上;武汉火车站投资140亿元。铁路枢纽建设在武汉总投入超过400亿元……

  “个个都是大手笔。”深谙湖北工业脉络的一位经济专家感慨:“类似情形,仿佛让人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构建产业支柱支撑国家经济大厦时,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目光投向了湖北武汉: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1/4在此落户,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中,7个布点江城,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拔地而起。

  普遍认为,正是这些项目,为湖北武汉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一五”、“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飞速成长,使得“武汉造”大到船舶、桥梁,小到皮鞋、手表,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一直享誉全国。

  然而,其后湖北、武汉一直为投资不足、硬件落后所困扰,在全国的经济位次逐步下滑。

  如今,伴随着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花落武汉城市圈,以光电信息、汽车、石化为主的新一批“巨无霸”式项目扎堆武汉,将使湖北工业与经济格局焕然一新。

  武汉,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天元”地位再次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