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系列报道之二·危害篇


  娃娃犯罪,让谁受伤?

  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系列报道之二·危害篇

  上周,晨报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首篇报道见报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大家纷纷就这一社会问题发表看法。有人打电话,有人发短信,有人写文章,还有人亲自来到报社和记者面谈。“未成年人犯罪危害极大”,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是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近日,记者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走访了运城市区一些检察官、法官、律师、教师以及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家长。走访中记者发现,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和潜在的危害性更大,对社会造成的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也更多。

  未成年人犯罪像一颗颗炸弹、一把把匕首,伤了许多人。那么,未成年人犯罪,究竟让谁受到了伤害呢?

  让家庭受伤

  多少父母为此流干眼泪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论是受害者还是害人者,其家庭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今年1月22日,万荣县发生一起两个16岁少年绑架一名9岁小学生撕票案,两个少年因上网缺钱花,便绑架了小学生小岳(化名),欲向小岳家长索要5万元现金。由于小岳提供的电话号码是错误的,两人一直未能与小岳的家长联系上。因为小岳认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害怕事情败露,便用匕首将又哭又闹的小岳连戳20多刀杀死。

  晨报曾经对此案进行过报道。运城市民齐女士说,虽然事情过去了将近一年,但她到现在还忘不了受害人小岳母亲得知孩子遇害后那悲痛欲绝的表情。一个9岁的活泼可爱的孩子就这样被杀害了,作为父母,谁能接受得了?这起未成年人犯罪对受害人家庭造成了难以用语言描述或形容的伤害。

  一名读者打电话说,她邻居的一个15岁女孩去年11月份被几个同龄孩子轮奸后,女孩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喝了安眠药自杀,后被抢救过来,但原本开朗的她现在像变了一个人,很少出门,遇见人也没有话,甚至躲着走。

  负责办理今年9月24日运城市区一群孩子一天作作案两起、打死两人一案的盐湖区检察院一名李姓检察官说,这起案件参与犯罪的10人中,有9人是未成年人。被打致死的也是未成年人。一名受害者的家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几天不吃不喝,精神恍惚,几名亲友守着他,害怕他想不开,至今已陪伴了两个多月。

  李检察官说,未成年人犯罪对受害人家庭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也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庭造成了伤害。就拿这想伤害案件来说,参与犯罪的9名未成年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杀了人,可能要被关进看守所,寝食难安,有的感到很绝望。

  11月26日,记者采访了盐湖区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父亲黄某。黄某说,当孩子的母亲听说孩子参于了一起敲诈案后,整天在家里哭哭啼啼,为孩子担心,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糟糕。

  让孩子受伤

  多少孩子为此葬送前途

  多年来一直关注并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运城某中学退休教师张富学说,其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受伤害最深的往往是“娃娃”本身。

  实施或参与犯罪的未成年人大致可以分为3个类型:1、在校好学生。2、在校差等生。3、辍学生。但不论是哪个类型的未成年人,一旦实施或参与犯罪,被关进看守所,可以说对他的前途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就拿在校好学生来说,一旦受到坏学生的拉拢而参与犯罪,如果判了刑,他们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即使不判刑,他们也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就很难再安心学习,无论是自尊心还是自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中十有八九会从以前的好学生和阳光少年变成“问题孩子”。有时候,小时候的这一次犯罪经历会影响甚至葬送他们的一生。

  在校差等生犯罪后,绝大多数不会再回学校上学,有的就沦落为“问题少年”,有的甚至会继续犯罪。

  轰学的“问题少年”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小就在社会上混,受到的不良侵蚀会更多,一旦走上犯罪道路,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人成年后,再次犯罪的几率很高。

  可以说,不论未成年人实施了怎样的犯罪,也不论他们犯罪前是什么类型的孩子,一旦犯罪,在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虽然他们是害人者,但同时他们也是受害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少年犯的家长发来短信说,她的孩子5年前因为“哥们义气”帮一个同学打架,结果犯了伤害罪。孩子在看守所关了半年出来后,再也不愿上学。孩子以前学习还不错,性格也比较开朗,现在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啥也不想干,好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盐湖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雷晓琪曾对未成年人犯罪做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他说,未成年人犯罪,受到伤害的往往也是未成年人,包括受害者和害人者。人们一般对受害者给予的关怀比较多,但很少有人去关注失足少年自身受到的伤害,去帮教失足少年。因为缺少理解和关爱,许多失足少年“破罐子破摔”,经常会“二进宫”“三进宫”。

  雷晓琪说,还有一个危害往往被人们忽视,那就是有些失足少年从看守所出来后,又到学校拉拢一些在校生,结果使一些在校生跟着变坏,逐渐旷课、逃学、泡网吧,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让社会受伤

  多少安定和谐被破坏

  雷晓琪说,未成年人往往对犯罪的后果,危害性估计不足甚至毫无认知,为达到犯罪目的而不顾一切,尤其是财产型犯罪中,经常使用非常低劣、破坏性极强的手段,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家住运城市葡萄园的侯女士打来电话说,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她就深受其害。3个多月前,她晚上8点多从一个巷里经过时,被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抢了包,包里面也没有多少钱。虽然没有多大的损失,但是在她的心底投下了阴影,她从此缺少了一份安全感,晚上再也不敢独自出门,要出门必须拉上丈夫给自己当“保镖”。侯女士担忧地说:“现在的娃娃咋就越来越胆大呢!”

  市民赵先生发来短信说,去年冬天,他所住的小区抓住了一个偷自行车的小偷。一问他年龄,才16岁。问他为啥偷车,他说因为上网没钱了。赵先生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有时候虽然性质不是很恶劣,但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11月27日晚,记者在运城市区某初中校门口,随机采访了几名接孩子回家的家长。记者问他们,孩子都上初中了,为啥还要来接?家长信说,不放心呗!

  一名来接女儿回家的家长说:“现在,晚上让孩子一个人回家,我真是放心不下。这常听说,这个孩子被打了,那个孩子被敲诈了,还有的女娃被糟蹋了。而且,现在有不少案件就是未成年人所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上人更加觉得没有安全感。我宁可辛苦一些,也要每晚来接孩子。”

  市民崔先生说:“现在的一些娃娃真是无法无天。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3个小青年穿着奇装异服,染着头发,其中一个还戴着耳环,就好奇地多瞅了两眼。没想到,那3个人就朝我说脏话。其中一人说‘再啾,拿刀子捅死你’!边说边真掏也刀子,吓得我赶紧走开了。你说,这些娃娃让人担心不担心!”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有一种担忧,那就是,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危害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危害有逐年加大的趋势。他们说,未成年人犯罪害莫大焉!这一社会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啥呈逐年上升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孩子走向犯罪的深渊?晨报下期将推出原因剖析篇,请读者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樊军,王斌,常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