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八年来,连续七次获得先进个人,其所在单位也连续七次获得该项工作先进单位。荣誉是对工作的肯定,荣誉的背后包含着哪些故事呢?
王文瑜:正气写春秋
在2003年末召开的蒲城县纪检工作年终总评大会上,当一位衣着简朴的中年汉子再一次从领导手中接过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时,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这张荣誉证书里包含着他的多少心血和汗水!他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履行纪检干部神圣的使命……他就是蒲城县水务局纪委书记兼监察室主任王文瑜同志。
1996年底,组织任命王文瑜到水务局担任纪委书记,在这之前,他还从来没有搞过这项工作。“我能行吗?”面对千斤重担,他心中没底。“只要认真学习、好好工作,没有搬不倒的大山!”领导这样鼓励他。面对组织的信任,他鼓起了勇气。然而,上任伊始,工作千头万绪,该从何处入手呢?他思考着……
“纪检工作只有和本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王文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蒲城是渭北旱源上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方,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费问题自然就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实际调查,王文瑜认为推行水费廉政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走访不同层面的干部群众,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他的一篇《蒲城县水费廉政建设调研报告》完成了。在这份调研报告中,他提出对举报的违纪案件必须“有报必查,有查必究”,为灌区群众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局领导班子看后认为文章很有见地,提出的措施操作性很强,于是便在全县水务系统进行推广,收到了良好效果,制止了违纪收费、私自抬高水价等不良现象,大大减轻了灌区群众的负担。下寨抽水站开展水费廉政建设工作后,当年就减轻农民负担60多万元。
为了强化财经纪律,他与局领导共同研究,建立健全了单位年检内审制度。即每年审计结束后,及时召开局领导和各下属单位领导干部会议,对存在的白条入库、办公用品无明细单、报销发票不规范、新购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帐册不完备等问题,当场进行指正并限期整改,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与水务建设相适应,推动了蒲城水务事业的发展。
“坚持平时的学习教育,可以有效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滋生”,王文瑜这样认为。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水务局建立健全了“周一学习制度”,有针对性地选学有关廉政建设文件内容。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他坚持组织学习,从不间断,使干部和职工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大为改观。事实最能证明一切,水务局近两年来实施的防氟改水等重点项目建设中,通过实施预防职务犯罪等措施,确保没有发生一起违纪案件。
“王文瑜同志在水务系统通过开展查办各类案件活动,为蒲城水利建设工作起到了扶正压邪,保驾护航的作用”。
查办案件和处理群众信访工作在有些人眼里看来是一件很棘手的“头疼”事,因为每查清一件违纪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甚至有时候还要得罪一些人。而王文瑜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把水务局纪检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他常说,革命工作总需要有人干,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不干事。八年来,经他处理的违纪案件有26起,协查案件4起。其中查处科级干部2起2人,给予党政纪处分9人,行政警告7人,行政记过5人,党内警告处分2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1997年,王文瑜上任后不久就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局系统一位职工长期占用两套单元楼的违纪案件。他首先找当事人谈话,但此人软硬不吃,结果是碰壁而归。面对困难,他不厌其烦地对其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他跑了10多次后,这位职工终于腾出了多占的单元楼,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组织纪律处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王文瑜的工作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水务局干部职工评论道,我们的纪委书记还真干实事!
1998年,王文瑜通过调查摸底得知石羊抽水站某职工在担任分站长期间,私自把单位发电机外借别人达两年之久,又挪用公款2000多元。为了查清真相,他冒着酷暑,多次走访群众,在摸清事实的基础上,找来这位职工谈话,最终使其归还了站上的所有财物。这位职工被王文瑜的精神所感动,他说,王书记处分我是为了我好,关键时刻,他挽救了我!由于王文瑜工作出色,这一年水务局被评为蒲城县纪检监察目标责任制考评先进单位和蒲城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他本人再次被评为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1999年刚过完春节,蒲城县水利机械厂厂长和支部书记找到了王文瑜:“王书记,我们厂有件难事想请你解决,如果你不帮忙,这个企业可就完了!”原来,水利机械厂是水务局下属的一个单位,因营销人员长期拖欠货款数十万元,使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职工工资长期得不到发放,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新产品开发半途而止。虽经厂里组织清收,可3个月总共才收回几千元,与拖欠总量相比微乎其微。经初步核实后,王文瑜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挪用公款案件,只有通过典型查处,才能为企业排忧解难。但由于案情特殊、涉案人员多,且居住分散,解决难度十分大。经领导同意,水务局成立了由纪委牵头,公安室配合的专案组,由他带队立案调查。在查办案件的一个多月里,王文瑜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对案件涉及到的每一位当事人,他亲自找来谈话,案情初见端倪后,他又乘胜追击,对驻在外地销售点的涉案人员加紧催款,同时在厂方的配合下,采取停止供货、准备撤点等措施,终于为水利机械厂收回资金15.4万元。按正常程序,这笔资金要等案件结束后才能发还给企业,王文瑜知道厂里急着用钱,经领导批准后,他每收回一笔钱就马上送到厂里,厂领导激动地说:“有了王书记这样的保驾护航人,我们干起事来心里踏实多了。”
“王书记在工作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蒲城县水务局的同志们这样说;而王文瑜的家人却说:“他好象不是这个家的人一样。”
许多人认为纪检干部都是整天板着面孔,专门找“刺”的人。可大凡和王文瑜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没有“架子”。平时,他的办公室里进进出出的人最多,甚至晚上家里也是来人不断。他认为,干纪检这一行就是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群众上门反映问题是好事,他们是在支持我的工作,我对他们当然要热情;如果不和群众打交道,整天闭门想当然地干工作,那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王文瑜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每天早上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早早来到局里,下班时又走得很晚;每逢遇到案子,他总是进行详细的调查取证。他常说,纪检干部要有一双“孙大圣”的火眼金睛,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让违纪者漏网。案子查清后,他对当事人总是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经他处理过的许多当事人过后工作都更加积极主动,有的还被评为先进个人。
王文瑜在查办案件和处理信访问题时,总是公正廉洁,严于律己。 他了解到局下属某抽水站一位职工私自处理价值1000余元的单位财产,收回资金后又不及时上交单位的情况,正当他准备找其谈话时,没想到,这位职工晚上带着礼品来到他家:“王书记,挪用单位的钱,我明天就还上,这事你看过去就算了,不要再给我处分了。”王文瑜当场严肃批评了他:“你私自处理国家财产不上交已是不对,现在又拿东西求情,更是错上加错,赶快把东西拿走!”在他的耐心说服教育下,这位职工不仅退还了全部款项,而且认真写了检查,局纪委按规定对该同志的违纪行为给了纪律处分。
水务局下属有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他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下去跑一趟,看有没有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在1999年解决水利机械厂的欠款案件中,他带领专案组的同志,跑前跑后忙了一个多月,没有让企业请吃请喝过一次,赢得了全厂职工的广泛赞誉。
王文瑜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家里却疏于照顾。在查处水机厂案件过程中,正值儿子中考,他忙得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关心一下,结果案件查结后,儿子没有考上学,妻子现在想起这事还直埋怨他。还有一次,妻子和儿子都得了病,躺在床上无人照顾,而他却因为查办一个案件,几天都没有回家,儿子问妈妈:“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后来,还是邻居跑到单位把他拉了回去。看到患病的母子俩,他内疚地说:“我对不起你们……”
王文瑜就是这样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觉维护着反腐倡廉的道德准则,他以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特有的本色和工作作风感召着周围的干部职工,塑造着人民监察的高大形象。
“反腐倡廉立新功,一腔正气写春秋”。王文瑜,这位蒲城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优秀干部,他还在为蒲城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