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站创新初探-价值中国网篇


 
  上篇描述了华夏智慧网,这次说一说,价值中国网。价值中国网是我最近才关注的一个博客网站,是缘于其创始人林永青先生曾经到北大去演讲,正好我一个朋友知道我对网络web2.0、博客营销感兴趣,就通知我说有一个博客老总要以Web2.0为主题做个演讲,有兴趣可以去听听。然后我就到场听了听,到了之后才知道是价值中国网。

  对于这个名字我很熟悉,因为我很早应邀成为价值中国网的专栏作者,只是那段时间很忙,也没有更新那里的博客文章。后来听了林永青先生的演讲,使我对价值中国网有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也是就有持续创新精神的博客网站。而且它应该是最早和中国目前最大的财经博客网站。

  创新优势

  它的创新和体验也有很多特点:

  1)多元化价值明显

  多元化的价值是通过多元化的功能和体验来呈现的。我一直认同央视对话制片人罗振宇的一句话就是“价值基于需求,需求基于体验,体验基于多元”。价值中国网的博客可以诱发博主从多种角度展示自己。比如它除了专栏,还有日志、书评、见解、新闻解读等等。

  这样每个人的主页通过多样化展示就更加立体。

  2)新闻解读

  加了这块有什么好处呢?各位专家博客主通过对新闻进行评述,分析,这样就形成最新热点内容,有热点就有关注,而且借用专家之手捆绑新闻,这样每当你搜索相关关键字时,很有可能就搜索到承载新闻分析的价值中国网,这样能达到最大化宣传的效果。而且有些人的观点一向很独特,会带来争议,这就使得价值中国网的平台成为一个“病毒源”,能够不断感染目标读者,网站排名至少在搜索上很容易靠前。

  3)一句话博客:见解

        这也是国外流行的一种方式。博客主有的时候,比较懒,就想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状态。但是如果跟其他博文混在一起,势必会淹没其他主流的文章。所以价值中国网把它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并且对专栏文章、日志、见解都在字数进行细分。专栏要大于800字,日志要大于200字,见解要在200之内,这样架构更为清晰。

  4)增值服务:书评

  书评放到这里我认为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里的用户都是财经界、企业、大学里的专家和学者,不说肚里有多少墨,至少书都没少读,而且是喜欢读书的一部分群体。这时他们对一些书籍的看法和观点对于当当和卓越这些电子商务售书平台还是非常好的内容。而且,很容易和他们进行合作,从中分的一部分利益。因为这里的书评就是很多人了解书、关注书和购买书的渠道。

  而且,定期价值中国网还会针对优秀书评进行送书计划,送个一两本书是小case,没人在乎那两本书,但是这也是和荣誉挂钩的,表示对你书评贡献的认可,以后还不得多卖力气写写书评,以表达感激之情。

  心理学认为,当人受过某人一次好处之后,往往有种愧疚感,总想找机会补偿人家对自己的厚爱。于是就千方百计说人家的好话。这点用在网站上同样合适。当网站总能创造顾客满意之外的感动时,那么这种感动很可能就会使顾客忠诚。

  就如同女人一感动就以为是爱情,消费者一感动就准备购买一样,用户对网站感动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更加忠诚,并且会产生顾客介绍顾客的口碑传播。这点对于社区也好、网站也罢,是做梦都想看到的。

  5)协作经济,用户持股,共同受益

  价值中国网的创始人,林永青和胡泳先生对《维基经济学》极为推崇,这使得他们将《维基经济学》很多观点的理解通过创新实践应用到价值中国网上。最典型的是大规模协作的模式。价值中国网只是一个平台,本身不创造内容,但是其上有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经济学家和企业主,他们是产生内容的主力军。他们是聚集在这个平台的智力资源,每个人通过写文章贡献力量、共同建设家园,同时也在宣传和展示自己。

  但是价值中国网如何吸引或者说留住广大专家学者的呢?这就有一个增值服务的问题。价值中国通过一种创新的模式网罗众多用户,通过画一张大饼、将未来收益分享给这些创造内容的用户来捍卫他们的忠诚。也就是说,每个价值中国网的用户都是股东,他们通过协作创造价值,最终价值中国网会让他们分享价值。

  虽然,价值中国网很多专家不在乎那点股票,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啊。而且这是一个承诺,一种见证。通过写文章、回复文章、参与行为得到一种认可和奖励,切实地成为网站的老板之一,即使是把它当作游戏,本身也有了点趣味性。

  而且,价值中国网和每个人是这样捆绑的。每个人的主页都写着某某的网站,而不是价值中国网。比如笔者,就是荣振环的网站。这是一种主人翁的心理暗示,起到的效果有排他作用。

  6)双语博客:把世界引向中国,把中国带向世界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一些主流网站不是该不该国际化的问题,而是能国际化就一定要国际化。既然世界现在是平的,肯定到未来还会更平,国与国之间的交融、经济的往来会更加密切。双语博客现在是一个开始,但是在未来会火爆。我相信没准还会衍生更多职业。因为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走向世界,就这么简单。要不为什么阿里巴巴如此火爆,马云固然牛,但是还得说他们踩到了一个腾飞的趋势。一个致力于中小企业贸易的平台,对外交流做生意的接口。这和马云是英语教师是绝对有关联的。我一直认为:马云出色的英语是他事业的引爆点。这点回头再写文章论述。把话题在扯回来,世界之所以是平的,无疑借了网络之力,使得很多行业和信息得到快速变革,对于很多人和企业,地球变小,成为地球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还不是平的,毕竟地球是圆的,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触角还不可能涵盖所有领域。其中最大的阻碍是语言和文化。

  这也是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区域市场要think local and act local的原因。

  但是双语博客能够有多种好处,尤其对于财经商业人士来说:他能够有效传递给海外人士一定量的信息。及时快速地传达中国专家学者对于经济、营销、管理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同时,这些精通英语的专家有可以把海外一些先进的经济动向和管理理念第一时间传递给中国读者。这样就实现了我在前面提到的:把世界引向中国,把中国带向世界。

  有的人总疑惑,中国怎么没有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唯一几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还是美籍华人。难道中国人不聪明吗?在一次论坛,我就发表过我的观点,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要不聪明就不是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就不会源于这里。其中语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西方借着近代文明先取得优势,然后再四处殖民过程中,使得英语成为强势。那么以国际通用语——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就占了大便宜。很多东西先发布,就影响范围更广,因为各国都向先进看,使得英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大得多。这样很多重大经济学观点就基本是由英语系产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热火的《蓝海战略》,其实在国内早就有人一直保持这种观点。最早是孙子,强调不战而胜。后来高建华先生的《不战而胜》其中早已表露出《蓝海战略》的很多思想。所以,我一直认为《蓝海战略》就是新瓶装旧酒,但是人家是借英语之势成为全球畅销书。而《不战而胜》只能成为中国企业人士(还得是识货的)身边的好书。而且人家还有效创新将蓝海和红海变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以至于上次碰到一个创业者跟我讲他们的商业模式,上来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模式在一片蓝海中”,听起来可笑之极。我不好意思反驳他,耐着性子听完,原来是纯粹的概念蓝海,自己臆断的非竞争市场,不够后来我一品,还确实是非竞争,因为没有商业价值,谁和他争啊:)

  又扯远了,总之,如果多一些双语博客,能够加快其他国家读者与我们的交流,有可能促动更多行业信息的融合和共享。还可以帮助一些中国企业提前走向国际,可以说受益多多。

  7)百科

  这也是一种形态,国内我认为最好的百科应该是百度百科。但是对于价值中国网而言,它的百科可能会更为细分一些。基于每个人的专业视角,得到的是专业知识的普及。

  当然价值中国网还有商业信息、收藏等功能,我就不一一说了。

  不足之处

  但是个人认为价值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比如它太庞杂了,领域涵盖过宽,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搏客文章进行宣传;

  2 互动做的还是不够,博客之间沟通联系不多,内聚力不强。线下互动相对少一些,而对于搏客网站,线下互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对于网站的粘性起到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即使有股权激励,而如果没有更多人认可的话,那用户的在线时间就肯定会大大缩短。而活跃用户在线时间的缩短,对于博客网站的竞争力就会埋下一定量的问题。

  3 每篇文章缺乏单独的点击数量,殊不知这种点击数量是促进更多读者点击的广告,也是作者虚荣心得到一定满足的工具。尽管后台能够看到每篇点击量,但那毕竟是自己独享信息,如果放在前面大家都能看到就是一种公众检验标准,心理感觉是不一样的。

  4 还有个人感觉,每篇搏客,每篇日志和回复都能够得到股票权重是有问题的,因为难免有人利用不惜发一些“劣品”,以次充好。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这个定律引申到价值中国网这种机制,有可能会发生大量不受市场欢迎的文章出现,最终是一些“劣质文章”抢占其他文章抛头露脸的机会,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相信价值中国有自己的判决尺度,能够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网站还是要有一定的评判机制,因为如果所有文章都一样,就是在鼓励一种大锅饭机制,而在大锅饭盛行的时代,能力强、水平高的人就常会被平庸之辈排挤——既然不论做好做坏都行到一样的报酬,还有谁愿意去费力做好呢?所以有效区分、区别对待的奖励制度还得有,而且这种奖励制度最好是具有公众视角,这样就不会造成太大争议和矛盾。

  总而言之,价值中国网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搏客网站,它通过一种协作经济,通过对智力资源的整合、组织和关联,缔结一种集体创造,通过生产者和使用者一体化来突出一种专业力量,最终共同创造价值。

  我个人一直认为:企业可以是专业化,但营销一定要多元化。透过价值中国网,你也许没有看到很多传统的营销手法,但是它的营销都潜移默化地置入网站的结构和功能当中。最终通过创新培养用户的使用偏好和持续更新惯性,形成一种协作经济下的产业,变成创造价值的平台。

  最后借用林永青先生在演讲时提到的一句话:我们是一只翅膀的天使,需要别人一起飞翔。我想这也是价值中国网成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