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听歌
独自在家的时候,我爱打开收录机听歌,那些熟悉的旋律如清溪一般漫过心田,缓缓地穿越在我情感的空白地带。音乐使人调整情绪、丰富生活,它是人的精神港湾。
流行歌曲中有很多精品,它们都曾让我心有所动,情有所感。一曲《我的中国心》虽然已吟唱了多年,但每一次听到都能感觉到一股激流在血管中奔腾所引发的振奋;《雾里看花》也很耐人寻味,优美的旋律层层地剖析了一个生活哲理,让人听后不由自问:世事复杂,我能否借得一双慧眼,把这如雾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作家王蒙在一篇随笔里说,忧伤是歌曲的灵魂。多愁善感的我喜欢忧伤的歌,忧伤令人深思,词曲中有作者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关于人生、关于生活感悟的滴滴清泉。当心中的话无法用言语表达尽致时,才有了歌,有了情不自禁地咏叹。
歌有时是一种氛围,一种情绪,它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它所到之处,相知的灵魂便会因震颤不已而发出无可名状的快感和共鸣。
我很喜欢用这种方式静静地用心听歌,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听歌。那种设在体育场馆的商业性演唱会最去不得,眼花缭乱的气氛;声嘶力竭的吼叫,很难说让自己的灵魂在接近些什么。
听歌,好似接受一次精神洗礼,即使不能焕然一新,起码也可局部调整。有时面对着疯狂的追星族和发烧友,我很困惑,一首歌的好坏和演唱者的身高、属相、星座,甚至是哪个地方的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幽默,既然鸡蛋的口味好,就不必再去打探生这只蛋的鸡的长相和体貌了。
生活中无歌肯定是一个缺憾,一个珍藏了许多好歌的心灵,是不会轻易被人世间阴影寒冷所吞噬的。世上的人追索千种万种,终究是为了活得更滋润些,更圆满些。至于我自己,现在比较接近实际的做法是:写作之余,用心听歌。
原载2001年3月25日《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