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证书培训价值”的访谈


今天上午,我以智虹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的身份接受了辽大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晓晴的实习采访,就目前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市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也许是出于自己也曾经从事过新闻工作的职业习惯,我没等晓晴提出问题,就主动从自己当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切入了职业技能问题的探讨。

在我从事过的四年新闻实践经历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这段职业经历中所获得的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进入报社之初,也曾看过一些有关新闻采访和编辑理论的书,但真正具备了一个称职的记者、编辑的职业技能资格,却是在经过了一篇篇稿件的编辑、一次次采访的实践历练之后才完成的。而且,这种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会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形成自己可享用终生的职业竞争力。我已经离开新闻战线21年,但当年练就的文字功底、语言能力却帮助我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游刃有余。

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仅仅是帮助学员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经过此类培训所获得的证书,也仅仅是一段这样学习经历的证明,而绝非是职业技能的本身。出于这样的认识,智虹职业培训学校在自己的服务实践中,在帮助学员完成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所必须的培训、考试过程的同时,在帮助学员结合自身的特点,真正获得职场实践所需的职业专业技能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通过职业规划咨询、学员职场沙龙、职场实践案例分享等方式,使学员们、尤其是一些尚无职场经验的大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真正的职业技能只有通过扎实的市场实践才能够获得,试图通过参加一次培训和考试,获得一纸证书就可获得职业技能的想法是天真可笑的。一个负责任的职业培训机构,一方面要通过培训努力缩短学员与职场技能岗位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更要切实帮助这些年轻学员确立正确的职业技能观念,做好适应相关专业技能岗位的各种准备。

晓晴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许多在校的大学生的确认识到了技能的重要,但却陷入了一种“考证”的竞赛之中,觉得自己手中的专业技能证书越多,将来自己在职场中选择职业的胜算就越大,这种观点对吗?我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以上所强调的那样,技能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如果大学生们都把自己的职前准备更多地放在了参与“考证竞赛”之中,那就实在是本末倒置了。作为专业从事职业技能证书考前培训的机构中人,我当然不否认职业证书学习的意义,适当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选择地参加相关技能证书的学习和考试,甚至努力获得若干个彼此具备内在关联性的职业技能证书,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的确有益于使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复合化人才。

其实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我也经常面对招聘的问题,我鉴别前来应聘者是否合格的标准,当然不是看其学历有多高、是否出身名校、手中有几个专业证书,我更看重的是他的再学习能力。因为市场每日每时都在变化,企业的工作要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当然就要求自己的员工具有通过不断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嘛。而如果他仅仅是书本知识背的熟、应试能力强、证书考的多,对于企业的实际价值就非常有限了。当然,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再学习能力的同时,又能通过某些相关联的专业技能证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基础,这样的人则更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了。

最后,在回答“在校大学生参加职业证书培训,是否会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一问题时,我的观点是:只要端正参加职业证书培训的目的性,不是盲目地赶时髦、过度包装,适当地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在职业技能的准备上,对于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来说,是很必要的。学校的规定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整地具备有利今后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如果能够通过适度参加一些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进行一些职业技能层面的必要准备,对于改变大学生毕业时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尴尬局面是有利的。这两种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其实并不矛盾,其内容和性质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相信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在进入职场后是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