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复翻译《物种起源》一文用语。物为本体,竞为手段,天为规律,择为结果。中华语言之精炼、表述之精深、概括之精辟,可见一斑。当初严复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物进化基本规律引入人类社会领域、引入中国,旨在强调“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孰不知它也与时俱进,已成为连下岗职工都逐步明了的社会口头语了。
这既令人纳闷又使人担忧,社会的发展进步就这么如此地残酷吗?但你回头一看还果真如此,竞争这词儿在今天已带有很残酷的味道了。历史重大事件不止是竞争,分明是战争。在“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的环境里,“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人类之间的弱肉强食,冠以正义的美名,便成了为之奋斗的辉柄。李华的《吊古战场文》以情景交融极尽铺张之笔,谴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灾祸。“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伤心惨目,如是耶?”“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说到此,袁崇焕被冤,处以磔刑,那弱小的将军身躯被一刀一刀地寸寸脔割,那火热衷肠被愚众扯断,就着烧酒一口一口生吞下去的惨景便浮现在眼前。与袁崇焕比起来,萨达姆只是几天没洗脸梳头罢了,结局好多了,不能不说也是一种进步。
人类发展到今天,大规模战争没了,少了,然而竞争又充斥人间。很多人都说,市场经济的竞争已渗入社会每一个角落,覆盖每一个层面,使你无法回避,无法躲避,无法逃避。看起来这竞争比战争温和多了,战争是双方的并且没有什么规则,竞争虽然也有对手,但是有游戏规则,因此也往往表现为自身的压力。除了杀人越货,贪赃枉法之外,也有一些跳楼上吊、吞毒割脉的,多是从心灵上击垮你,或使你衣着华丽地受着难以摆脱的欲望不达的折磨。
事情往往又不是顺理成章的,把自然界的东西拿到人类社会来就变味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一个怪异的畸形儿。虽然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但必竟有其人类的东西。看一下中国近代,在外族入侵时,“适者生存”造就了一大批卖国“精英”和汉奸,仅伪军一块就达100多万。最后不适者倒生存下来了。事情就这么怪,丧失自身才是最易死亡的。
脆弱的心灵是无法承受战争与竞争的残酷结果的。思来想去,还是不要战争、不要竞争为好。那么,要什么呢?要竞赛。
不要小瞧这一字之别。
竞赛的道德基础是友善的;竞赛的社会规则是公平的;竞赛的目标是学习合作、共同发展。竞赛有对手没有敌人,有输赢没有生死,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不要竞争,争什么争?要竞赛。
要竞赛,就是要更多的心灵和睦、情感交融的人类关怀和仁爱。以那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文化去包容天地间的万物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