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11月24日,32岁的驻洛阳某部军人秦贵浩回老家探望父母,着便装乘坐上午9时15分从洛阳发往鲁山的汽车快到宝丰时,先后上来了几名男子和一名少年。上车后他们开始设“换外币”骗局,秦贵浩怀疑这些人有问题,就开口说:“别换,可能是假币。”听到此话,5名男子立即围打秦贵浩。秦贵浩让车上的人拨打110,可车上无一人响应,秦贵浩的头部、腹部不知被打了多少下,终于被打倒。他奋力起身后,退到了车的最后面,抄起旁边的啤酒瓶。5名歹徒不敢再上前了。这时,司机将车速减慢,秦贵浩大声喊:“不能停车,把他们送到公安局去!”但司机还是把车停了下来,并对5个歹徒说:“你们下车吧。”随即把车门打开。让秦贵浩清楚记得的是,售票员竟说秦贵浩“简直是多管闲事”。昏倒的秦贵浩被送到医院,诊断为脑震荡。秦贵浩说:“我受伤是小事,只是不能放任这些歹徒们继续作案骗人,我身为一名军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随后,记者联系了当时出警的鲁山县公路派出所姓宋的所长,记者想了解歹徒现在有没有抓到,但宋所长以手机信号不好为由,挂掉了电话。
情节缩写:阻止,“别换,可能是假币”。被打,“没人帮我报警”。受伤,“这是我们军人应该做的”。
感想一:战争年代,军人用生命交出优秀的答卷;和平时期,军人递上的答卷同样出色。一句“这是我们军人应该做的”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军人是什么?军人是块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就砌在哪里;军人是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军人是位踏遍坎坷、增长平荆棘的勇士,哪里需要就冲锋陷阵在哪里;军人更是把遮风挡雨的伞,哪里需要就把和风丽日奉送到哪里……用奉献牺牲谱写祖国和平的篇章,用热血青春换来人民生活的安宁——军人的精神在秦贵浩勇斗歹徒中再次得到诠释和升华!
感想二:面对歹徒围攻,全车乘客竟无人报警,而售票员竟说秦贵浩“简直是多管闲事”,这不能不让人拍案而起。作为社会公民,他的权利与义务应当是对等的。在他享受公共权力机构赋予他自身安全的同时,他也要履行维护公共安全的义务。面对发生危及他人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的违法和危险行为时,不希望他能冲上去,但至少他能拿起电话拨打110报警。而作为司乘人员竟然毫无作为,简直就是帮凶!实在可恶,实在毫无道理可讲!如果说他们的人性已经泯灭了,他们可能不承认,但事实不是如此吗?
感想三:作为新闻事件,不仅记者关注,百姓更加关注,特别是后续报道,百姓更想知道。但是当记者想了解歹徒现在有没有抓到时,作为出警警官却以手机信号不好为由,挂掉了电话,太让人失望了,这也让人想起了某些新闻发言人常说的“无可奉告”。为什么“无可奉告”?其中必有隐情。那么,以手机信号不好为由挂掉了电话,是不是也有隐情呢?作为读者、百姓,我们只能耐心等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