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的严重问题之一(价值中国网首席建议六)


  价值中国网的严重问题之一(价值中国网首席建议六)

  文/曾自力                                           2007年12月4日

  “价值中国网”渲染“文化生产力”的理念,首创实名制的“股票博客”的WEB2.0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搭建“文化专业化”的平台,成绩显赫,令全体参与者为之“拼博”。

  但是,目前“价值中国网”发展中的一些严重问题已显露出来,到了不得不防范的地步。

  在专栏作者日益增多,专栏文章等急剧膨胀的情况下,在“挣股票份额”这个游戏规则“大棒”的驱使下,专栏作者们的“心事”全放在了“埋头苦干”之中,他人在干什么,已没有过多的人关心,他人写了什么,关心的人也不多了,颇有点“王顾左右而言它”的味道!不是有人说,他自己只专著于专栏文章的写作,不会理会其他的内容吗?!诚然,眼看着自己的股票一天天少下去或一天天多起来,人的精神是会有变化的。前者想加油,后者想更加油!可以说,在专栏作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对外界的影响这里不谈)。因为,文章质量的好坏没有一个固定评审的标准,排除股市评论,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创造性等文化特性难以定判,难免鱼龙混杂。

  本人的建议是,来一次革命性的“大出血”!对不符合思想性、文学性、创造性的文章,在股份得票数上大打折扣,也算是“挤泡沫文章”吧!

  有人说,知识是不朽的!鉴于此,建议设置“价值中国网”“老文章”“回顾”专栏频道,在这里展示以前的“精品”文章。同时在各位博主的网站上也设置一项功能,由作者自己放入一些自认为够得上“精品”的文章。但是,在数量上应有所控制,可以按比例设置如专栏文章达到1000篇以上的,设置100篇精品“老文章”;达到500-999篇设置50篇精品“老文章”;达到100-499篇设置10篇精品“老文章”等。在质量上要求作者自己严格把关,放入最有价值的文章以饷读者。

  人各不同,水平自有高低之分。建议把缺乏思想性、文学性、创造性的专栏文章在首页不展示,而放在相关栏目中,并置于第二层或第三层去。这也是鼓励专栏作者努力“出精品,写精文”的好举措之一。

  “价值中国网”还没有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符号”,财经评论随着股市的反复无常而被人视为没有多大价值的“泡沫论”。“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关系”产生了矛盾,专栏作者们在“文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如文章的生产(写作)、交换(评论/投票)、分配(股票份额)、消费(阅读)等方面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文化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这对“文化劳动者(作者)、文化劳动资料(各类文章)、文化劳动对象(读者/转摘者)”所组成的“文化生产力”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内容与形式的巨大分离,无法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主导作用和“文化制动威力”,久而久之,“价值中国网”将成为“内容的巨人,形式的矮子”,虽然“文山文海”,但是却因没有“仙”而失去“名气”,却因没有“龙”而失去“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