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或买入的选择




  2005年五月初涉股市至今已差不多两年半,这段时间里,我极其幸运的见证了中国股市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历史.上证从1000点时市场的极其低谜到6000多点的狂热,从3万多亿到超过30万亿的市值变化,无不在改写着历史.也许这是世界资本市场诞生以来,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历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上证已下跌了接近20%,回落到5000点,投资者普遍开始思考A股的投资价值,抛售或者买入成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共同难题.如果抛售,后市仍然可观的盈利预期使其难以割舍.最近一份调查表明,很多基金经理认为上证综合指数在2008年会突破8000点,也即是说市场总体可能存在60%的年收益投资机会.如果买入,谁都知道A股现在的总体估值已明显偏高.从长远来看,在充分考虑中国企业特别的利润增长率(显然不可持续)及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良好预期的情况下,大多数投资者和专业机构都会认为现在的A股估值已较高.面对高额的可能的投资回报率,不知缺乏考验的中国投资者有几人能作出理性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选择。

  那么何为理性的选择呢?在经过3年对金融学的学习(重点是证券投资学)及2年多的“超级散户”投资历程,使我不仅具备里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在投资实践过程中,那些基础的理论已能满足绝大多数的投资需要),同时自己的投资理念也基本成型。因此针对现在投资者应该做出的选择,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从长远来看,现在A股之上证综合指数只有在4000点之下才可能从总体上给投资者以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也即上证在现有基础上再下跌20%,估值才略显合理。因此我认为缺乏专业知识及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者应该选择股票外的其他投资工具,如存款、债券、QDII等。而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及一定分析判断能力的投资者则可以在低舱位的情况下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经济转型、为上市企业和资产的不断上市、市场上投资者总体水平低下形成了较多的机构性机会。

  最后,我想表明自己对中国脆弱的资本市场的担忧,虽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及现在表面繁荣的市场仍然没能改变其在多方面的脆弱。首先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投资工具品种仍显单一;其次投资者结构未有明显改观,现在市场的投资主体以基金、个人、企业为主,而现在中国的基金几乎等于个人与企业的集合,在加之现在个人、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差而且主要以短期投机获利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