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确定改革途径’的党委会纪要
文/汪华斌
最近,一个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原来是她清理老档案时,发现了一份1997年某单位的党委会纪要;有意思的是这竟然是年轻化班子的第一次会议,就确定了这届班子的改革途径。她知道我经历过这样的事,就把会议纪要的内容透露给我;而我觉得公开更好,所以就公开如下:
原来这个单位的上一届班子,除党委书记是个没有文凭的四十多岁的人外;其它成员竟然全部是文化大革命中提拔重用的老工程技术人员。结果这一年到换届时,全部都在五十五岁以上;所以就面临一刀切。于是这些人就推荐了一些刚进单位的大学生或研究生顶替自己的岗位,当然这也得到了上级党委的批准;结果这些连实习都没有满的人,就一步登天地走上了领导班子;这是这届班子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参加人员除单位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外,还有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和办公室主任;当然这三人年龄都是快五十的人了,估计调整中层干部肯定要下了;但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
党委书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班子换届圆满结束,今天是我们领导班子的第一会议;就是确定我们这届班子今后工作的方向和任务,请大家踊跃发言”。
厂长说:“我们这些人是在改革中提拔的,所以我们就要为改革做贡献;改革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农村分田到户的实践中应该领会了;所以我说‘改革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个人获得利益;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因而我们今天第一个话题就是确定个人如何获利。当然个人获利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是共同富裕,第二个是多数人富裕;第三个是少数人富裕。这个问题是改革的目的,所以要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围绕这个问题,发言很积极;多数人认为应该执行邓小平理论,即‘少数人富裕’才是改革的目的;结果全部同意,把少数人富裕作为这届班子的工作目标和改革思路。
厂长又说:“我们在改革目标上没有分歧了,现在讨论决定改革的途径;因为按我们单位的实际,现在产品在市场上‘要死不活’的;估计这不是我们能解决的,这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而我们如果要投资新厂,周期太长;也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如果我们从内部挖潜,这是原来班子的老调子;估计效果也不会明显。这就是说,我们靠增加财富的途径行不通;那么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国家工资总额不变的政策;加大我们单位的下岗力度,把下岗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再分配;这样才能保证少数人的工资尽快实现翻番,这就是快速致富;当然这也是我们新班子的成绩,请大家讨论”。
围绕这个话题,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单位的生产线又没有停,人员自然没有富余;如何下岗,因为这是按定员确定的连续性生产线。当然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破产使员工生活无着;在道义上说不过去。这就是党委书记和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以及办公室主任四人的意见,因为单位的人都是熟人;在面子上放不下。
另一种意见就是那些这次刚上来的年轻人,他们刚从学校出来就赶上了好时机;一步登天使他们‘雄心壮志’。他们认为一是原来的定员没有考虑后来的自动化改造,二是定员本身就比较宽松;所以下岗不会影响生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改革本身就是要剥夺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不然又如何叫改革。当然他们还有潜台词没说,那就是如何能镇住人;只有通过下岗,才能体现他们的权威。
厂长说:‘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道义与面子;有些人的利益就是要剥夺,没有被剥夺的既得利益;如何能实现少数人先富起来。至于下岗后的生产问题,可以向社会上招聘临时工嘛;现在一个正式工能够养活五个临时工,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大好形势呢’。在厂长的娓娓动听的开导下,党委会全体成员同意了以内部下岗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最后向上级党委的报告中,党委确定了下岗百分之四十的工作目标;这就是这次的党委会的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