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5日中午1点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年仅50岁的著名的余虹教授(博导)从他所居住的世纪城小区楼上坠下身亡。警方排除他杀嫌疑,即,余虹教授乃自杀。
余虹教授自杀看似早有准备,他曾于9月13日更新的最后一篇博客——《一个人的百年》中写道: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活。
同是人大的张鸣教授说,他不会走余虹教授这条路。一个在普通人眼里功成名就的教授为何自杀?有人据那篇博客推断余虹教授是为了人的尊严,我们姑且如此认为。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师朱鲁子撰文说,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胜过一个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余虹教授以自己的死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喜剧”的余虹教授的自杀事件,给予困扰绝大多数人的“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以出色的答案:“人”的尊严。——这个答案的意义是崇高而伟大的:撇开普通大众不说,它向我们作为教授(博导)的人们昭示:你们为什么还活着?你们为什么不去死?!现实中千千万万的教授的没有“死”充分表明,他们是以“人”的尊严的沦丧为代价的。
我不能同意朱鲁子老师的说法。人为什么活?人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是个哲学命题,也是很多有文化的人不停追问的问题,好似余虹教授的死是为了“人”的尊严,这是朱鲁子老师的结论——他说余虹教授死的光荣。
“人”的尊严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可以去死吗?我们的传统思想是这样认为的,总是说名节高于生命、尊严高于生命。
为了一个虚假的尊严而失去生命是不值得的。先说尊严如何界定,也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自己内心足够强大,自己足够自尊,还用得着看别人的眼色和评价吗?还是因为不够自尊、不够自信,才有什么虚假的尊严问题。
地球相比于宇宙是渺小的,那么人相比于宇宙更是渺小的,人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滩上的一粒沙,有什么尊严可谈。人的生命是偶然的,既然我们能来到世上,那是我们的幸运,所以我们更需要珍惜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以失去生命呢?仅仅为了虚假的尊严?
只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才会讲什么“人”的尊严,只有思想腐朽的人才会谈什么“人”的尊严是生命的意义。统治者总是以道德说教来鼓励人杀身成仁,于是就有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但也没有看到哪位统治者会轻以为了什么真理为了什么尊严而失去生命,倒是常看到统治者如何杀人如麻、残害生命。道德只不过是统治者统治民众愚弄民众的工具,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手中的权力。
我有时想像自己站在高空俯视地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如此可笑,人的名利更是可笑。人类的一切纷争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那我们为什么不简单地活着?什么名啊、利啊,什么尊严又有什么意义?人的生命比尊严更重要,我们不能轻以失去生命。余虹教授自杀也不必谈到什么意义,自杀是他的自由,本没什么好谈的。生活本来也毫无意义,活着就是活着,那我们还不如简单地好好活着,为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