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宁夏海原县贾埫乡政府采访,工作完成后已是下午1时20分,与乡长李存斌一起走出办公室,恰巧在院子里碰到两位农民,询问在哪儿为一份证明函件盖章。记者本能地解释说,等到下午上班后再来办。不料李乡长迅速浏览了那份函件,给他们指了一间办公室:“到那边去办吧,乡上中午不下班。” (2007年12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宁夏日报)
一句亲切的“到那边去办吧,乡上中午不下班”,立即温暖了前来办事的农民的心,也感动了笔者的心。对于机关工作来说,按时上下班,那是工作纪律的要求。按常理,机关单位中午是不办事的,可是海原县的乡镇机关干部却放弃了中午两小时的休息时间,更多地亲近了农民的心,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少休息两小时不碍事,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就好。”朴实之中见真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干部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并以这样的原则来正确处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共产党人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以人为重、以民为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和历史的真正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时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明白“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背之则亡”的道理,以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
可是,“万事民为先”的职责要求,在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那里却异化为了“万事官为先”。他们虽然也懂得“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也知晓“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是他们也只是挂在嘴上说给别人听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地落实下去。群众来找他办事,不是主动相迎、热忱服务,而是摆出官架子,能立即办的拖着说再等一等,能一个人办的故意说再找他人,好像不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就显不出他的权威和官样,更不要说会主动放弃休息,等着群众上门找事办了。
坚持以民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农民群众,在工作中能不能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的群众都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群众需求,灵活机动,不能一刀切和教条主义。由于海原县的大多数农民都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到乡镇机关办事往往会从早晨走到中午,且有很多人外出务工,回乡办事总是时间很紧,如有耽搁就可能会误了工期而影响收入。对此,该县在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中,将乡镇工作列为重点之一,向基层干部提议将中午的两个小时休息时间奉献出来,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同。一年多来,虽然乡镇工作任务和压力日渐加大,但中午不下班的做法在全县各乡镇均得到了雷打不动的遵行。海原县的这一不成文的“规矩”好就好在它与地方实际和群众需求结合的比较紧密,因此也就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的事情办妥了,干部就是累点也是值得的。这样,基层干群关系密切了,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基层也更稳定了。
十七大报告还强调,“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服务群众的问题上,其实不需要高深莫测的理论,只需要有一颗真诚、真情、真切的心,多从群众的需要考虑,多从群众的难处着手,一切都将变得简单易行。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透视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民为本”不是一句口号,不是政治运动,更不是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从经济到文化到政治到制度的一个历史进化过程,需要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宁夏海原县乡镇干部中午不下班的做法,告诉我们,“以民为本”,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只要在群众“最急”上用真情,在群众“最需”上求突破,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不在话下。
新闻链接:
宁夏海原县乡镇干部中午不下班
“以民为本”其实做起来并不难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