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人缘”
什么是“人缘”?通俗点讲,人际关系就是"人缘"。在政界,一提"人际关系",人们就会把它同"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似乎领导干部压根就不该讲"人际交往",只有埋头工作才是正道。其实不然,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不与周围发生任何关系的封闭体,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交往,领导干部也不例外。
那么,管理者应该有怎样的"人缘"呢?
对自己要"严"。一般说来,一个有威信的管理者,也一定会有"人缘"。因为,管理者的"人缘"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它有别于其他人的那种以纯粹的"感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所以,管理者要想获得"人缘",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首先要在行为上严格要求。管理者的行为是其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其行为不仅反映出干部的特点,而且关系着管理者的威信乃至影响管理者的"人缘"。因此,要提高管理者的影响力,应首先检点行为。一个言行不一、不干实事、溜须拍马,甚至贪财、贪色、贪权的管理者是不会得到人们拥护的。只有坚持原则,作风扎实,联系群众的人,才会受到众人的尊重和爱戴;二是要在语言上严格规范。在领导工作中,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而宣传、发动和组织过程都要靠语言交流来完成。所以,管理者必须严把语言关,切忌在群众面前说大话、空话、假话和脏话,要尽可能多说一点关心人、鼓舞人的话,这样才能提高管理者的感召力;三是要在处事上合理、公正。管理者处理事情一定要大公无私、合情合理,切不可拿原则做交易,用权力换交情,否则就会因"办事不公"而遭到众人的反对。
对群众要"谦"。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不仅能使人进步,而且还有助于人际交往。实践证明,一个内心充满妄想和邪念的人,心理就会发生障碍而不能接受他人的善言;一个人一旦处于骄狂心态之下,就会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产生自满,就会招致他人的忌恨,最终四面楚歌,成为孤家寡人。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群众,干群关系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管理者的"人缘"也集中反映在与群众的关系上。在现代领导活动中,管理者应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切不可因职务的提升而忘乎所以,甚至欺压群众。
对下属要"宽"。管理者在社会交往中,要能够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下属相处,要对他们表现出宽容、豁达,要能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同存异。不要眼里容不下"砂子",对部下的缺点或个性瞧不惯、看不顺,处处对下级横挑鼻子竖挑眼。那样不仅会损伤下属的面子,更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要懂得,管理者若能宽容下属,就等于对下属施以"滴水之恩",下属必将付出更大的努力甘以"涌泉相报"。所以,管理者不仅要结交志同道合者,而且要善于结交意见分歧者。没有点"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的宽容大量,是不能广结天下贤士的。要做管理者,必须团结他所不喜欢和不愿接近的同志,称赞其对的方面,批评其错误的方面,然后才能改造他们,同时也就改造了自己。这也是管理者获得"人缘"的一个重要方法。
对上级要"坦"。管理者不仅要处理好与群众、与下属的关系,而且还要能够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这是管理者不可须臾忽视的一种特殊的"人缘"关系。有的管理者虽然与群众能打成一片,与部下也能肝胆相照,但是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总是疙疙瘩瘩。这不仅有碍于个人的进步,而且还影响工作。要与上级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坦诚"为基础。首先要尊重领导,只有尊重领导,才能取得信任。因此,在工作中,遇事要真心真意地和上级领导亮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切不可在领导面前,玩弄伎俩、耍小聪明,甚至当面说好话,背后唱反调。即使存在一些分歧和意见,也应该开诚布公地和上级领导讲明情况和原委,万万不可窝在心里"犯嘀咕"。大凡领导都爱结交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诚实直率的下级干部,那些口蜜腹剑的"小人",不仅群众唾弃,上级领导也厌恶.
管理者的“人缘”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