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医院经营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2007—医院经营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刘牧樵

 

去年,为三个医院做了战略咨询,在给医院做战略咨询时,我对医院院长提出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你们医院的利润从何而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我认为,对于现在的公立医院,获得正常的利润是第一位的。假如,公立医院如果不能够保证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它怎么去要求医护人员有优质的服务呢?我就亲眼看见公立医院倒闭,那些工作20多年的医生都到处打工的可怜样子。

我国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各种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特别是由于国家对于公立医院缺乏投资,经济效益成为了各类医院追求的第一目标,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一些省会城市或者医院比较多的地区,医院之间的竞争就尤为严重。由于国家的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迟迟不出台,加之国家采取的“医药分家”、“降低药价”等措施,使得医院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被打破,不少的医院根本就不知道利润要从何而来了。

“以药养医”本来就是国家的政策,据说当时的财政部由于没有钱,就对卫生部说,用“以药养医”的办法,从患者哪里多收1000个亿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也许大家都没有细想,这样的1000个亿的纯利润,就算药品有50%的利润,我们有就需要从患者哪里多收2000个亿,如果药品只有30%的利润,我们有就需要从患者哪里多收3000多个亿!!

今天的潇湘晨报上就有文章:“药品“降价死”:沉重的体制僵化” ,文章说:“年末岁首,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到市场采购中发现,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生产。这些全是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这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凸显出当前我国药品“降价死”怪现象:药品降价——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审批后高价再上市——药品降价变成了涨价。

“降价死”不仅将国家有关医药改革的决心化为无形,而且也迅速抵销一次次药品降价给百姓带来的让利希望。最能诠注这样一种现象的事实是:从1997年到2006年,政府对药品降价次数多达19次,降价金额近400亿元,然而这么大力度的降价,百姓还是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现在来看,医院仍然在想办法从药品中去赚取利润。因为,如果没有利润,医院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行。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的医院大概还有50%左右的药品收入,以现在的20-30%来计算,以一个1000万收入的医院来算,那么,药品的利润就在100-150万!

本来,经济就是促进医院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就是一个专科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的支持,它同样很难发展起来。那些做广告的医院,都是附加值比较高的医院,比如眼科、肿瘤等医院。如果普通的内科去做广告,那就必亏无疑!!

没有了“以药养医”的政策,医院为了生存,就必然去找别的办法,来赚取利润,维持正常的医疗。所以,现在,以“检查养医”、“以刀养医”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出现在公立医院。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已经影响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大型医院。据了解,某年收入超过十个亿的医院,竟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床现象!!

医院的利润从何而来?靠政府拨款?靠慈善捐款?靠创新的经营管理?或者,还是“以药养医”, 以“检查养医”,“以刀养医”!!

如果我们有着太大的期望,寄希望国家能够一夜之间就统统解决这些问题,那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