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只是一个鸡蛋制造另一个鸡蛋的工具”,塞缪尔·巴特勒这一著名的格言已被现代化为:有机体只是DNA制造更多的DNA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天职就是维持DNA的永存不朽。
DNA寄居在人体内,并不是集中在体内的某一特定部分,而是分散在所有的细胞之中。人体平均约有一千万亿个细胞,,其中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人体DNA的一套完整的拷贝。DNA谷子的首先要功能就是进行自身复制。自从有生命以来,这种复制活动从来没有中断过。几十亿年过去了,到现在,DNA分子对于自身复制的技巧来说,的确已经十分老练旅客列车就熟了。前面所说的一千万亿个细胞的平均数字,是指成年人而言。但是在胚胎的初期,只有一个细胞(受精卵)。这个细胞一分为二、由二变四……如此分裂下去,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在每次分裂中,细胞DNA都把自己的基因拷贝分成完整的两均分给两个新分成的细胞。
但这还不够,DNA分子要想建成人体组织,还必须进行另一项工作:指令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还能对细胞内一切化学过程进行灵敏的控制,这类蛋白质叫作酶。酶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催化剂,没有它们也就没有现在的一切生命活动。在酶的作用下,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婴儿。而酶的任何活动,包括其产生、活化等一繁殖步骤,都在DNA的控制之下。因此,人体的制造完全是由基因控制的,虽然其中大师的控制都是间接的——通过蛋白质发挥作用。此外,这种基因对人体的控制完全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后天所获得的性状是不能通过基因遗传下去的。因此一个人不管一生中获得多少聪明才智,也没有办法通过遗传的途径传给自己的子女。
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看,基因控制着胚胎发育这一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基因对其自身的生存是负有责任的。基因自身的生存取决于它们支配下建造的、它们寄居于其中的人体的效能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生物。显而易见,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有效地控制胚胎发育的基因。当然,基因本身是没有自觉意识和目的性的,但是,象在远古时代一样,它们各自凭借长寿、生殖力和精确复制的能力,仍在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盲目的相互竞争。选择过程无情地淘汰着那些不合格者。
生存下来的基因,或者在基因库里占优势的基因,都是优秀的基因。所谓优秀,是指它们能很好地协作,这种协作的结果使机体表现出有利于生存的行为。基因通过编制程序支配它们的生存机器而基因编制程序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在生存机器的生命旅程中,会面临各种艰难险阻,基因所编制的程序在对付这些艰难险阻中的成就,是判定它们本身优劣的标准。这种判断是冷酷无情的:优者生,劣者亡。所以,个体在不停地消失,我们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个体生存机器,期望能够多活几十年,但世界上的基因可望能生存的时间不是几十年,而是以千百万年计算。染色体也象条出去的一副牌,要混合乃至湮没。但整副牌无论怎么洗,单张的牌还是保持不变。这单张的牌,就是基因。基因不会被交换所破坏,只是抽换了伙伴再继续前进。它们继续前进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它们的本性。它们的天职是复制,而我们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运载体。每个运载体的行程都市是有限的——到它的寿终正寝之日。基因的寿命却不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终结,个体完成职责后就被弃之一旁,基因却永不停步。相比之下基因是不朽的。因此,生存机器最关切的必然是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为生存机器作出各种决定的大脑无疑也是这样。这是寄居在它们之内,并为它们编制程序的基因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
基因必须利己,不利己就不能存在:因此基因是自私的,它不能不是自私的。正因为这样,个体以及个体之上的各个组织层次的行为都表现出自私性。一言以蔽之,在社会生物学的理论中,由于基因的这种自私性,决定了生物从本质上讲是自私的。例如,各种植物总是尽量去争夺阳光、水份和其他营养物质,以保证自己的戚继光各种动物则竭尽全力去寻找或捕获食物,设法避免自己被抓住或被吃掉;避免患病和各种意外的灾祸;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以各种方法保护自己;寻求异性并设法与之交配。反之,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义者,它把生存机会让与其他基因,自己就被消灭了。所以,生存焉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不可能是利他基因。因此从本质上讲,自私才在基因,基因就是自私,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也是发生在生命运动各层次上的自私行为的原因。在的理论中,自私,是生命的本性之一。
愚愚说:“小鸡只是一个鸡蛋制造另一个鸡蛋的工具”源于愚愚在二十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新的综合》。这是一本编译介绍1975年6月出版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近七百页的巨著《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标志着社会生物学从此诞生了。愚愚近日再次翻读时,重新也是更大地被震撼了。于是简写出来,目的有二:一是面对国学热,不是要去复古,穿长袍马袿,展三寸金莲。而是要去认真思考国学中的精粹是什么?今天如何继承和发展?二是想以这篇文字,告诉人们,国学本身的生命力,就如同基因一样。可说基因不仅在有机体中存在,在文化中同样存在。文化本身就是生命基因的另类传播和生存方式。
总之,文化不仅是一片土壤,也是一颗种子。就如同几百年前的汉文化进入韩国,并被当时的韩国人称为“汉风”。如今,韩国文化从“汉风”中超越出来,在汉文化的故土掀起了一浪浪的“韩流”。现代计算机的灵魂“二进制”源于我们国学的“易学”。太极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喻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发明”。国学热,只是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中华文化吐故纳新、开始新的综合的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