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经济学——崔长林“后理论经济学”综述(11)


 

11

裂变经济学

19世纪初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不曾发生过的“怪现象”,其中最显著的特点,要数“经济危机”被“金融危机”取代,“企业吞并”被“企业购并”取代,以及欧洲统一货币制度的实行和“统一宪法”了。上述,用传统经济学、管理学的观点显然难以得到较好的解释。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有何异同?“企业购并”与“企业吞并”有何异同?在不同的国家为何能实施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宪法?诚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不同的政治利益正在被相同的经济利益所取代,即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人们不再坚持固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这,显然是从来也没有出现过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当今世界经济总量已突破量变的界限。

经济也有质变、量变之分别吗?是的,因为经济也是可以发生质变、量化的事物。我们知道,质变是量变的中断,是与量变完全不同的状态,表现在,它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而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大家知道,传统经济学、管理学主要是在探讨经济量变的理论。比如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增殖过程就带有显著的量变经济特征。而金融危机、企业“购并”和欧洲统一货币制度的实行,显然已不再是个经济量变的过程了,当然属于经济结构变化(简称为构变)的过程,因此,它们自然应该属于经济质变范畴。试想,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的经济不是质变经济难道还属于量变经济吗?大家知道,量变的本质就是其结构非发生变化呀。

原子的裂变、聚变就属于质变范畴,因为裂变、聚变的结果,是其固有结构的破坏或者说已建立起与固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新结构。谁能说前苏联的解体、东南亚金融危机不是一种裂变现象?谁能说各种市场联盟、经济联盟和欧洲统一货币制度的实施不是种聚变现象?如此,能否说人类社会已步入裂变、聚变经济的伟大时代?诚然,还不能,因为上述只是现象。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现象就不愁有非现象,因为现象是本质的体现。笔者以为,作为物质运动状态,裂变、聚变运动绝不仅仅是细胞、原子的专利。谁能说宇宙、恒星和生物的“大爆炸”不是个裂变过程?谁能说宇宙、星云、星系、生物的形成不是个聚变过程?如此,为何不能把金融危机的爆发理解为经济裂变?而把企业“购并”先理解为经济聚变?

简单地说,所谓裂变其实就是一个结构事物分裂为两个或多个结构事物;所谓聚变其实就是两个或多个结构事物聚合为一个结构事物。因此,裂变、聚变的本质并不在于它们是什么而在于它们的结构和是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裂变、经济聚变不仅是可能的,也应该是存在的。这是因为,经济也是由一定的物质形态构成,存在质量互变。

笔者以为,像细胞、原子的核裂变一样,经济裂变的发生也有材料、条件之说。比如铀235就是理想的核裂变材料,而铀234和铀238就不是。那么,经济裂变的材料和条件是怎样形成的?笔者以为,使经济发生裂变的材料不是别的,正是相对过剩的资本物质、生产资料和销售不出去的那些过剩的商品、产品。就是说,如不过剩它们就不是经济裂变材料。什么是放射性物质?难道不是能量过剩的物质?资本、生产、商品过剩岂不是经济能量过剩?

科技进步使蕴藏于时空中的巨大的自然力迅速解放出来,并迅速地加入到资本行列,并导致产品、生产、资本的严重过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一方面加速了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又造成资本使用量的相对减少,并使资本大量地淤积、膨胀并最终使固有的经济结构出现不和谐、不对称、不稳定状态。如果资本、生产、产品不过剩,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又怎么会发生?如果没有上述这些过剩,裂变经济结构、机制、状态又怎么会形成呢?

试问,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为是么就不爆发当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而只发生短缺经济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在短缺经济时代,为何发生企业“吞并”而不发生当代意义上的企业“购并”?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人类社会确实已进入了裂变、聚变经济时代。当然,市场联盟、经济联盟如果没有形成的话,那也就不会发生经济裂变、经济聚变现象。如东盟、欧盟、非盟、北美经济贸易区、上海经济合作组织等就属于具有核心地位的市场经济联盟,而WTO、欧佩克、世界银行、粮农组织等又属于具有核心地位的经济联盟,就不要说像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经济大国本身是市场联盟、经济联盟的结合体都是些“天然”的核经济结构了。

市场联盟、经济联盟的形成虽然是件好事,可如果管理不好或有缺陷,那就会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裂变创造条件。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由于索罗斯等人借印尼金融市场的缺陷而引发的,即当索罗斯、麦肯斯等人用“量子基金”、“对冲基金”轰击金融市场核石油市场时,自然会引发金融危机、石油危机、能源危机。上述与“人工核裂变”有是么不同?

笔者以为,正是由于资本、生产、产品过剩(经济能量饱和)才使得经济结构出现了不稳定状态,而在这时,如果再有过剩的、多余的资本(如量子基金、对冲基金)的突然介入的话,那么,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爆发就成为难以避免的一件事情了,因为每每在这个时候,某一个国家、区域经济结构已经处于一种“可以被激发”的状态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裂变经济学并非是专门研究如何导致经济裂变的学问,而是如何避免和防止固有经济结构发生裂变的科学,因为经济裂变系固有经济能量、价值的“湮灭”过程。为此,为了避免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裂变,我们就需要研究和探讨经济裂变的相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