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的“猫论”绝不容诋毁


 

 

邓公的“猫论”绝不容诋毁

 

/崔长林

昨天,在《联合早报网》上,看到了一篇题为《中国到了反思“猫论”的十字路口》的文章(这篇文章也在《价值中国》被人网摘)。读后,笔者实在是为作者的无知而感到悲哀矣。这是因为,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压根就没能搞清楚,邓公的“猫论”是在什么时候说出来的,更不知道“猫论”究竟是一种什么理论,邓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猫论”的问世。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邓公的“猫论”在解放前就已经有了。19762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负责人开会,传达了经过毛远新整理的所谓毛泽东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一系列讲话,其中有一段用挖苦的语气批判了“猫论”。毛主席说:“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讲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帝国主义还是马列主义。”

仅凭上述,大家就应该知道,邓小平先生的“猫论”,被毛泽东主席批判的时间,就不在改革开放初期。如此,又怎么能说,“猫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呢?可是,该文的作者却这样地描述道:“‘黑猫白猫’对打破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束缚、打破个人崇拜的迷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时期。在当时‘两个凡是’的阴影下,举国上下争论如何正确认识什么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路该怎么走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猫论”,加上‘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创举。”

那么,“猫论”又是一种什么理论?按照毛泽东批判的内容,应该是“……不抓阶级斗争,历来不提这个纲”,是“不管帝国主义还是马列主义”而绝不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好啦,即便作为读者,可以有上述理解,那他也不应该把它与贫富分化挂起钩来!

更可恶的是,作者竟然得出了“猫论”是“只管结果”而“不管过程”的理论。比如作者就有这样的阐述:“‘黑猫白猫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事物都有两面性,猫论也是如此。猫论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蔑视规则行事,会给人以这样的理解:只要我把事情办好了,搞点小灰色收入犒赏自己也是可以的,即使这样使我看上去不那么‘白’。起先的‘小犒赏’逐渐被后来的‘大犒赏’所取代。这种理解被大多数的所谓领导干部所领悟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于是在中国的大地黑猫呼的一下多了起来,白猫却越来越少,傻瓜才做白猫呢。”读者想象,作者就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他忒不了解“猫论”了,严格地说,从哲学上讲,“猫论”属于“差异论”的范畴,与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是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一种思想。显然,就当时的邓小平先生来说,之所以要提出“猫论”是有所指的,可以说就是冲着《矛盾论》。那么,“猫论”或者说“差异论”究竟又是一种什么理论?笔者以为,“猫论”或“差异论”讲的是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的“对应关系”,是对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的存在、运动、多种联系的描述。

诚然,毛泽东先生是不这么认为的,否则他就不会在《矛盾论》这篇哲学巨著中,说“差异是处于萌芽状态中的矛盾”了。为此,他还曾经批判前苏联哲学家德波林学派,试图把差异与矛盾区别开来,是一种不能全面、历史地看问题。也正是由于有了“差异是处于萌芽状态中的矛盾”的认识,所以,他自然就会推导出“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的结论。

其实,毛泽东先生的观点才是不能全面、历史地看问题呢。请问,有矛盾的事物为什么就没有“非矛盾”的事物?如此,如果没有“非矛盾”的事物与矛盾的事物进行比较,又怎么会有矛盾事物的产生?如此,又何谈什么“矛盾发展”的问题?难道事物的矛盾性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笔者以为,毛泽东先生所以有上述认识,是与其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有关。

大家知道,毛泽东先生写《矛盾论》的时候,正处于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复杂、激烈的历史阶段,因此,导致其有上述认识也就很自然了。其实,他也不是一个只讲矛盾而不讲差异的人。比如,他曾经写的那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等文章,就不是不讲差异而只讲矛盾,而是能将两者联系起来。

后来,随着自己地位、威望的不断提高,加上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担心,他终于走上了矛盾扩大化的道路上。“反右”、“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不仅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为后来邓小平先生主持工作后的“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等,都给埋下了隐患。

相反,邓小平先生则不同,他不仅“讲阶级斗争”,“讲坚持四个基本原则”,“讲两手都要硬”,他更讲“白帽黑猫,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猫论”。“猫论”是什么论?当然是“差异论”而不是“矛盾论“了。如果两只猫总搞“阶级斗争”,怎么“抓老鼠”。这样也就说明,差异的本质所体现的是“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而非排斥。

如此,当然也就更说明,作者把许多上述现象的产生归结到“猫论”完全是无稽之谈。

为了充分地说明问题,笔者将在今日发表《矛盾论》批判与《差异论》产生,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