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风雨李剑阁
李剑阁,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1949年12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李剑阁于1978年1月到1981年12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1982年1月到1984年1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1984年12月到1988年6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研究员。1988年6月到1992年5月,任国家计委体改法规司副司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5月到1994年6月,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1994年6月到1988年3月,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术职务,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会计学院和上海会计学院董事会董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200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正在面临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说这句话时有些沉重,最后发言的李剑阁本来承担着对第一天的会程做总结的任务,没想到他却挑起了这样敏感的话题。会后,他又对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评论。自丁学良说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言论后,这也是国内主流经济学界难得的回应。“我觉得不公正,”李剑阁说,“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学家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全过程,作为境外学者,他并没有参与这个过程,就这样提出批评实在有些不公正。”
没有参与过中国经济建设的丁学良,在评论上却着实表现出香港学者的大胆,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他的观点直接、激烈,矛头对准了国内经济学者群体: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丁学良认为,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而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利益集团说话。而谈到对教育改革等政策的建言,丁学良的观点也太犀利,他认为很多学者没有依靠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和讨论方式,但最后都以经济学家名义在说话,“这样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出问题才怪”。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而受到指责的国内经济学家们却少有反驳的声音,2004年—2005年的国企改革大讨论前,经济学界的集体沉默一样。事实上面对指责,经济学界的无奈可能更多于情绪,由于处在经济改革的中心,对中国经济学界的评论会直接和改革的成败联系起来,李剑阁说:“现在有一种观点是把改革没有完善而出现的问题看成是改革的问题,给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带来压力。”李剑阁认为,这么轻易地否定改革成就,进而否定经济学家的作用是不公平的。他举例说,认为教育改革、国企改革或是 医疗改革不成功,这本来就是一个有欠公正的说法。“改革本来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前面的失败,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政府官员没有象他那样直面风雨,但做为学人他又不习惯虚以委蛇。
(伊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