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体为支撑的“第三次分配”
整个社会的分配通常可以分为两次,即按照劳动要素的市场机制进行分配,劳动力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这样的分配机制,也叫做第一次分配;通过税收进行的使非生产部门获得收入的分配称为第二次分配。那么,在这两次分配都不能覆盖到的人群多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没有劳动能力通过上述两次分配获得收入来源。当然,对于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来源政府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具有不少的政策措施,但远远不能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随即出现了个人捐款等形式帮助这部分人群维持生活的转移支付的形式,一般又称之为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完全是靠人们的善心的慈善事业,理论上讲没有可持续的保障,随时可能因为捐款人的热情减退等多种因素而消失。如何使得捐款人在捐款时热情十足,在发善心的同时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许会使得第三次分配更加可持续,有动力。
笔者认为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我国的媒体主要都是国有的单位,理应为国分忧,为人民办事,做群众喉舌。对严重的困难个人事例的报道唤起好心人的善心之外,对于各类问题的解决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除了对个案的关注,还应该对某一类问题进行呼吁,比如以“义拍”的形式筹集善款捐助失学儿童等等。利用市场的手段,为捐款者提供一个有保障的稳定的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条件,一方面可以稳定的筹集到善款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慈善活动的场合还是一种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手段。所以笔者认为,媒体,尤其是国家的媒体,更应该意识到自身要担起为第三次分配支撑的任务的使命,中央宣传部门也应该加强媒体在这方面工作的支持和任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