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谈咨询”系列之一:为中华之崛起而做好咨询
“两会”在北京正如火如荼地开着,我们还应该继续关注“两会”。不过呢,今天已经是2007年的3月11号了,我们在关注“两会”国家大事的同时,也还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事情了。
从今天开始,我开一个新的谈话系列――“赵民谈咨询”系列。
今天,谈第一个话题。
在当今的中国,全民炒股票横行,全民炒房霸道;风险投资太多而好项目太少,投资家急得抓耳扰腮,创业“骗”风投成风,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中国社会有太多的“发财机会”和“成功机会”,做什么,都比做咨询要赚钱多,要来得快。
所以,在当今的中国,做咨询要做出名堂来,“革命的首要问题”是:你为什么做咨询。
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机会,是为了能够摆脱自己不喜欢的本科专业,是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户口,是为了能够成为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的自己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年收入十二万以上的纳税人”(这才是“白骨精”的标准呢!),是为了有足够的钱买车买房子,是。。。对此,我们都非常赞成,非常理解。
在中国做咨询,有一个天然的好处,那就是中国的企业太多了,有实在太多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一展身手、一展雄辩、一展风采;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和那些凭各种各样的本事、资源和机会成功的老总们促膝谈心、秉烛夜谈、会心一笑;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和中国的第一流的公司的老总,一同出席论坛、一同来到学校、一同挥杆击球。
但这还不是最多的机会。
对中国的咨询行业的顾问和从业人员来说,最多的机会是,中国有可能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一样,产生一个或几个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的管理咨询大公司。
为什么?
因为中国社会的三个特性。
第一是当代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样的一个转型,决定了市场化程度是缓慢的,是不均衡的。从东部到中部到西部,从沿海到中原到内陆,市场化进程就好象一个连接着一个的波浪,长江后浪推前浪,市场化的改革程度不断提高和加深。这就使很多地方的企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不需要咨询,在等着中国本地的咨询公司的成长、成熟和成功,然后,这些地方的这些企业,正好到需要咨询的时候了。
第二是中国的企业本身有很浓重的个性。不管是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中国的成功企业,有一个基本相同的性质:企业特定的个性,非常强。每个成功的企业的历史,文化和风格,都是非常不同的。联想有联想的“管理三句话”,海尔有海尔的故事,TCL有TCL的历史,华为有华为的基本法,等等。就是国有企业,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很不同;中央国有企业中,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非垄断国有企业很不同;垄断国有企业中,电信和电力,能源和军工都不一样。
第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管理,和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下的管理,南辕北辙,非常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多地强调,管理是艺术;西方国家文化更多地强调,管理是科学;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道”更多,西方国家文化中体现的“术”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关注更多接近于“家庭成员般的温情”,西方国家文化中对事的关注更多接近于“追求高效率的结果”;。。。。。。因此,在中国实行在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已经非常成功的一套管理办法,是需要高度的管理智慧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有很发达的服装制造业、律师行业、会计师行业和金融业,但就是没有香港本地的大管理咨询公司(美国欧洲等国家在香港开设的分公司不算的呵);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新加坡,有很发达的港口服务业、会议展览业、旅游服务业,但也没有新加坡本地的大管理咨询公司(同样不考虑美国欧洲等国家在新加坡开设的子公司);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台湾,也有很发达IT制造业、芯片设计制造业、保险行业、IDO9000认证、想传销一样疯狂的励志培训行业,但也就是没有台湾本地的大管理咨询公司;这样的现象,甚至在制造业、IT高科技和动漫设计都非常领先的韩国也同样存在:韩国没有本地的大管理咨询公司,还有,是那一海之隔的日本,除了隶属于野村证券公司的野村综研之外,也没有太象样子的独立的日本本土的大管理咨询公司。大家可以扳着手指头算算,动动荡姆指上网搜搜,看看是不是如此?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大家来判断一下,中国的制造业和高科技公司,未来在世界大公司的竞争中,会不会全部被收购,会不会全部失败,会不会全军覆没呢?也就是说,中国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国的100多家中央国有企业,中国的各个行业的领头羊联想、长虹、TCL、海尔、海信、华为、中兴、百度、盛大等公司会不会全部丧失国际竞争力呢?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和我一样,是不相信的。
那么,这就行了。因为管理咨询行业是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是跟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只要中国有自己的国际性的大制造业公司,只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能够保持下来,那么,就有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出头的那一天的到来。
从产业发展成长的角度讲,2007年的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相当于十年前1997年的中国软件行业,相当于二十年前1987年的中国家电制造业:2007年的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前几名的营业收入,和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的前几名的营业收入,和1987年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前几名的营业收入,大致相当。20年之前,1987年的时候,我们有谁相信,中国人自己品牌的长虹、TCL、海尔等,可以在中国的国土上打败日本洋品牌SONY、TOSHIBA呢?但这样的事情已经变成俩现实。所以说,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只要我们自己努力,任何奇迹,在未来的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也同样都有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不是我们正略钧策,就不一定了,要看我们自己是不是争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东亚,甚至在亚洲,乃至在东方,除了印度的IT外包服务咨询公司外,我们中国有可能成了东方文化下的管理咨询行业的代表国家,有可能成为后发国家的代表,在国际管理咨询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强大的中国,呼唤和期待一个或几个伟大的管理咨询公司。
如果我们对上面的基本情况基本认同的话,我们就自然会想起一位中华民族的伟人――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候说过的一句话: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对我们今天在管理咨询行业“混”的人来说,为自己而做管理咨询,是没有错的,但仅仅为个人做好咨询,是不够的,是不能成为一个伟大复兴民族中的一个伟大咨询公司的一员的。对一个有一点中国人良心和想做点事情的中国人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做好咨询,是一个不算过分的要求。
赵民
2007-3-1123:30PM
人生而逢时,是一种最难得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