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招工也难?


   

        为什么招工也难?

这一段时间,由于人大、政协会议的召开,就业难又成为了老百姓热议的焦点,也是“两会”的热点之一。按社会保障部部长的话说,今年国家可新增岗位900万个左右,加上一些退休的,总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而今年有490多万大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总共将近2400万人。也就说,在今年,有1000多万人找不到工作。可是,在最近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招工也难。

据《株洲日报》报道,由于招工不足,该市合泰数百家制衣厂无法开工。株洲市芦凇服装大市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专业大市场,因此也就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到此地开办服装厂。但由于这些服装厂规模都不大,且大多是作坊式工厂,条件待遇不怎么样。在今年,这些企业碰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招不到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据一个服装厂老板说:“现在流水线上的五花、裁缝相对好找,技术工种难找。有些老板把技术工种如车工的工资提高到了每月15001700元,可还是招不到,致使他们现在有单不敢接,损失惨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现在的工人已经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他们开始学会保护自己,他们对没有劳动合同的企业一般是采取拒绝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要是不签定劳动合同,他们的收入是没有保证的。工厂不兑现承诺、老板拖欠、克扣工资是在以前的媒体中经常出现的。株洲也不例外。第二,是经过正规培训的技术工人不多,工厂又不愿意培训,造成技术工人紧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工厂怕留不住人才,所以他们不愿意花精力、花财力培训自己工厂的工人。第三,由于生活条件变好,工人打工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了,他们还在想他们的发展问题了。由于这里的服装企业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时间也比较长,发展前景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来是很正常的。要知道,人才是流动,哪里条件好就流向哪,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打工的原因。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就是我们的用工者要转变观念,要善待工人,要把他们个人发展和工厂的发展联系起来。第二就是要完善用工制度,要按要求签定好劳动合同。这既是保护工人也是保护自己。第三,就是企业要有长远规划,要有计划的培训自己的技术人员,用感情留人、用合同留人。第四,就是政府要为打工人员撑起保护伞,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侵害工人权益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第五就是政府要有计划的搞好当地的职业培训,培养当地的优势产业。第六,要提高工人的待遇,特别是技术工人的待遇,要把职称的评定延伸到民企、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