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导问题》对话徐风拂柳


郝明玮评论:

在我眼里博士当是什么都知道,当然他的导师就会知道的更多,尤其是人类的常识方面......

徐风拂柳文章:

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在某个会上,在某个活动中,在某个节目中,介绍某位教授嘉宾时,一定不忘突出一个“博士生导师”的头衔。现在“教授”(或相当级)职称有泛滥成灾之嫌,以致于手握教授头衔者似不足以体现其身份,而又未到院士级别,则唯有博士生导师(博导)可以从教授堆里出类拔萃。

诚然,“博导”是要有一定条件的,但能否定论“博导>教授”?恐怕不能;再能否定论“带博士生多的导师>博士生少的导师”?更不能。

说到底,“博导”,顾名思义,指带有博士生的教授;而非高级教授的代称。但往往当事人以及社会就这么看,于是造成了想方设法要找个学生来带带的怪象。

在如今的应试制度下产生的博士,脑子少根弦的不在个别,更何况导师一个人要带几十个学生实属平常,似像皇帝与嫔妃的关系,很多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就见不到导师几面,甚至就会有导师不知其学生的情况,能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博士?

博导真要以学生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