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看两会”系列之八:明年“两会”如何支农?
今年的“两会”公布出来的2007年财政预算,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是增加了大笔投入,花了比以前大了很多的钱,解决了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这样的一个中央财政预算,体现了对“三农”的重视,也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种具体的“权为民所用”,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在财政预算政策中的一个体现,非常对,非常好,老百姓很拥护。
那么,明年的“两会”,从2008年的财政预算上来看,以及进一步从未来2009-2010年的财政预算来看,应该如何进一步解决农村问题,进一步支农呢?
农村的问题,按照我的看法,解决办法是“两个基本点”:一是增加收入的问题,二是保障生活、降低生活必需支出的问题(也是变相增加收入)。前者,靠产业,靠和农业相关的企业,靠县域经济,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中央政府是引导,是鼓励,是支持;后者,主要就靠中央政府。
分析一下农民的支出结构中,什么样的生活保障和支出,会使农民兄弟“返贫”呢?
我们分析一下,农民的支出结构。
第一“衣“:衣服,现在十分丰富,便宜的非常便宜,还有穿不上衣服的贫穷农民,但是非常的少,应该不是农村的主要问题。
第二“食”:吃饭的饭和菜,自己种或买,虽然有些西部贫穷地区、落后山区是问题,但不是全国范围的普遍的主要问题。吃饭的问题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做饭用的“火”烧什么的问题。中国农村传统是烧木材的,对环境保护不好,又不可能有煤气和天然气,所以,是个利用太阳能和沼气的问题,是个推广新技术的问题,是个科技支农的问题,是个政策支持的问题。
第三“住”:住房,农民有自己的宅基地,农民历来是自己建,钱多建好一点,钱少建少一点。但这个方面还是有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在于被政府占了耕地和土地的那部分农民,是个土地补偿价格的问题。这笔钱,不要中央政府出,对于土地补偿价格这件事情,只要中央有政策并且地方有执行力,就不是大问题。第二是分散居住的问题。农民分散居住,不利于通电通水通电视,也不利于办学校和医院,在分散居住的情况下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准问题,社会成本很高,很不经济,所以,要提倡推广“集中居住”,也就是“建设小城镇”。
第四“行”:是个交通问题,一是农村道路的建设问题。在农村道路方面,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是从韩国学习来的经验,而且建设农村公路对中国的水泥等建材业也有巨大的好处,已经开始增加投入了,但投入还很不够,差距还非常大。二是交通工具的问题。交通工具的问题,就是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和汽车的问题,应该可以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方式来解决。这里尤其要提到电动车的发展问题,应该是一个基本可以肯定的好的交通工具,需要政府鼓励发展。
第五“教”:教育。今年开始重视了,明年是个保持继续投入,在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上投入,在改善学校教学大楼上继续投入。
第六“医”:医疗。这个差距大得很,需要大笔大笔的钱。
第七“生”:包括生产和生活。第一是生产用品。主要是“种肥”。毛主席以前有个农业的“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就提到种子和化肥的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大省还有十几个,农民中种地的和有自留地的还是多数。种子和化肥的问题,一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问题,二是价格问题。从很多媒体大报道以及专家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好的,涨价不少,和城市老百姓的房价猛涨从而多挣的一点钱全交给了房地产老板了一样,农民多挣的一点钱,很大比例都交给化肥企业和种子公司。第二是生活用品。生活用品中,基本上的是“三电”问题:电力、电话和电脑。电力的矛盾主要就是电价。从1998年开始,中央政府投资了3800亿元,把农村电网基本建设和改造好了,很了不起。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做到了农村和城市电价一视同仁,例如江苏昆山从2003年3月1日开始,就把农村用电的平均价格从0.583元/度降低为0.411元/度,从而降低昆山农民电费负担一年1.5亿元。但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电价的不公平问题,很多地方农民兄弟花一度电,要比我们城里人贵好多啊。想想也没有道理啊,对不对?这是一个需要大钱的地方。政府也可以让电力和电网公司降一部份价,分担一部分社会责任。
电话的问题,一是固定电话,二是移动手机。中国的四大电信公司,年年赚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可以全面和普遍推广“移动通讯单向收费”呢?单向收费对农民节省支出的重要性,要比城市老百姓更大。电脑的问题,表面是科学技术应用的问题,本质是未来城乡是不是还有“数字鸿沟”,农村的新一代,会不会在城市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又有新的“城乡差别”的问题。
第八“老”:老有所终,养老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基本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养儿子防老,国家的投入非常有限,基本没有解决,需要大投入。
总结一下,叫“衣食住行,教医生老”。
从上面的八个简单的分析来看,从2008年开始,到“十一五”的剩下的2009-2010年两年,乃至新的一届全国人大的2008-2012年的五年,我们还需要在下面七个方面,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
1.新能源
2.道路
3.教育
4.医疗
5.电价
6.电话
7.养老
上面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一般都需要3-5年的时间。
从这种角度看农村,我们说,在中国解决农村问题,至少还需要10-20年以上的时间,逐步逐步投入、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
中国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还很长,但只要中央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坚持不懈地支持和投入,应该是在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活着的时候,可以看得见的。
赵民
2007-3-1512:21PM
中国社会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所以要支持企业家发展来交更多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