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的错误的春运观


-2007-03-04在京丰宾馆内,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经济界举行小组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委员再次成为各路媒体“围攻”的焦点人物,他就一些社会敏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就包括春运问题,关于火车票价问题,吴敬琏吴老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说:

  春运价格浮动有必要

  今年春运,火车票价没有上浮。吴敬琏认为,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造成了三个有害结果:一、许多人连夜排队买不着票,排队成本增高;二、黄牛党横行,票价高涨,更多人难以负担;三、权力凸显,“批条子”的现象严重。

  单纯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吴老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放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理条件的地区放在特定的春节时间这个时间概念上,他的观点又将是值得商榷的,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中国人意识形态在消费行为中的主导性,我们的吴老的确是在象牙塔里住惯的,在春运不涨价之前的涨价时代吴老提到的三个有害结果,即:一、许多人连夜排队买不着票,排队成本增高;二、黄牛党横行,票价高涨,更多人难以负担;三、权力凸显,“批条子”的现象严重事实是早已有之,这实在的跟中国人的春运情结是有摸大关系的,我们可以设想春运时间内按市场经济的原则继续执行涨价政策,但我想我们的外出人员还是会挤的,我就曾经经常的看到,有的人为了春节回家,买不到火车票而去买比它高2倍的汽车票甚至飞机票也要回家的热忱.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就是春运期间我们的铁路价格张涨1倍,我想它也遏止不住我们的中国人回家团圆的热情的.

在这里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意识对国民性行为的影响,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我想跟我们的政策有关,在建国初期大量的人离乡去建设我们的国家,那时间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有把个时代人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但与当时的政策或许有关,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在建设他们自己的家园,而现在在我们的户籍二元政策的影响下,我们的国民在离开他们的户籍地到外边去,他们的感受就是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别人的城市,我只是过客,也正是在这样的饿政策的支持性加剧了我们的外来民众在自卑和失落下的对传统价值的回归,这也加剧了他们在春节回归的步伐.